2009/12/28

82年老店銀座梅林‧日式炸豬排新勢力

開業82年銀座首間炸豬排專門店,
終於在上星期五殺入香港,
進駐尖沙咀新場K11,
不過位處地庫位置相當偏僻,
要從特別入口或港鐵D2出口連接,
http://www.ginzabairin.com/



吉列豬排定食(黑豚)$158,
比日本總店或香港知名"長龍"炸豬排店便宜,
豬排用棉籽油炸成,
一點也不油膩,
外脆內軟有肉汁,
跟在日本一樣椰菜絲和白飯任添,
炸豬柳肉質比豬排軟一點,
個人較喜歡豬排的口感和那一層薄薄的肥肉,



特製醬汁也相當不錯,
不過沒有即磨芝麻,



另一名物是豬排三文治$68,
已塗上醬汁的炸黑豚夾在軟軟的麵包內,
不愧為招牌菜,
難免讓我想起澳門的脆皮豬扒包,
不過先軟後脆的口感和澳門豬扒包剛好相反,
味道可說各有所長,




店內座位不少,
除Bar位和普通桌子外,
還有私隱度較高的廂座和包廂,
炸豬排的水準已超越"長龍"店
服務方面可能較新有待改進,
不過侍應態度可取.


2009/12/24

回顧二零零九年股市


股市 又到一年盡頭,二零零九年快將結束,今年是金融海嘯後的復甦年,恆指由年頭的一萬四千多點,升到現在的兩萬一點,升幅有四成多。回看今年三月,匯豐宣布供股集資,股價曾經跌到三十三蚊的低位,當時有多少財演叫大家沽匯豐,又有多少財演老點大家放棄供股,當時我反主流而行,繼續持有匯豐股票,並全數參與廿八蚊的供股,九個月的今天,供股的部份已經升三倍,香港的散戶可愛又可憐,竟然原諒了當時的財演,並繼續聽這班人老點,香港冠以金融中心美名,可惜投資散戶卻民智未開。
相反,在低位一股不沽,並在低位一路加碼落優質股票,大部份已經收復上年的失地,並開始長線獲利,經歷了金融海嘯的實證,說明長線投資不怕熊市,以及長揸優質股票跑嬴大市,相比坊間炒出炒入的主流投資或投機策略,長線投資更覺歷久彌堅,廿一世紀的零零年代快將過去,又再踏入另一個十年,柴九話:「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如果你過去十年在投資理財上一事無成,希望你在下一個十年可以改進,只要明白長線投資的大道理,並且持之以恆,再過十年,你一樣能達致財務自由,祝大家過一個快樂聖誕!
今日偷信報老畢一張圖再作說明,最近,十年與兩年美債息拉闊到近三百點子,是92與03年來最高,證明市場預期短期內聯儲局不會加息,而長線有通脹風險,這個情況最利股市,過去兩次之後股市跟隨大升,今次應該沒有例外。


2009/12/21

為中國說句公道話

美國和中國兩個大國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針鋒相對。我向來認為美國要為全球暖化負上較多責任。下列這些數字及事實,似乎支持我這看法。
揭十大真相 看誰虧欠世界

美國稱在排放溫室氣體上無虧欠世界,亦不會向中國提供減排援助;中國反駁:若這樣說不是沒常識,便是極不負責任。究竟誰是誰非?
理直氣壯說沒虧欠世界的美國,06年每年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23.1噸,是中國人的4至5倍;美國佔世界人口5%,排放量卻佔全球近四分一。
「美式生活 多少地球可承受」
環球足迹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發表報告指,如果全世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像美國人一樣奢侈,人類需5個地球來提供所需資源。美式生活被視為氣候變化的元兇之一,且看居美中國人如何在網誌慨歎,「美式奢靡生活之重,有多少地球可承受?」
生活例子一籮籮,美國每日汽車耗油量驚人,明明每家每戶都有小車代步,還要多一部SUV(運動型多用途車),方便假日長途旅行。美國道路上有一半以上是SUV,其耗油量比小車多三分一。
美國人全年空調常開,四口之家住在2,000至3,000平方呎的大房子,空調一開,每月燒掉逾300美元的天然氣。中國家庭廚房用抹布,美國人都是用即棄廚房紙巾;中國人會用超市膠袋當垃圾袋,美國人習慣花錢買垃圾袋……
投資綠色能源 中國全球第2
另邊廂的中國又如何?中國佔全球排放量8%,而且作為世界工廠,有三分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出口業。事實上,中國近年為氣變化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07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額高達12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2,僅次於德國。
去年已列為低碳城市試點的河北保定,是中國首個訂下減碳目標的城市,即2020年的碳強度要比2005年減51%,比總理溫家寶近月宣布全國減碳強度目標更高。
保定有「太陽能之城」及「中國電谷」之稱,出名舉頭周圍都是藍色的太陽光伏板,當地無論路燈、交通燈,甚至自動開關的垃圾桶,全都是用太陽能。
樂施會最近公布的「中國十大真相」,已說明一切(見表)。

2009/12/9

壽險賺錢模式VS銀行息差賺錢模式

中國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SH,02601.HK)H股,將於12月10日至15日公開招股,12月23日在香港公開上市。好多網友又問我太保抽唔抽得過,那就要幫太保做個估值,並與中人壽和平保作個比較,太保的招股價將介乎每股26.8港元至30.1港元間,根據招股書的數據,到09年6月尾,太保的每股內涵價值(EV)達9.73人民幣(11.5%折讓率計)或11元港幣,即招股價估值在2.44至2.74倍之間,比現價中人壽與平保超過三倍EV的估值低,但論質素與增長潛力,當然兩保較佳,今次IPO我不會參與,不過如果將來有便宜貨執,我會考慮。
既然講開保險股,不如我又再解釋一下兩保與各內銀的投資價值比較。雖然金融股的中資股屬可以穩陣長揸的一類,但以長線回報來看,我認為壽險勝內銀,要明白這一點先要了解壽險與銀行存貸業務的經營模式,銀行傳統的存貸生意,銀行把存款貸出去賺取高息,但收存款要繳付利息給存戶,所以銀行的資金成本是正數,那兩保經營壽險又如何? 公司每年向客戶收取保費,就算每年都要把所有收到的保費賠出去,但只要存在保險公司資金的投資回報有四、五、六厘,保險公司已經是淨賺,經營壽險的資金成本是零,而且兩保的八成資金都是放存款或買國債,只有約兩成的股權投資,所以投資收益穩定和風險極低,但銀行要借錢出去才有利息收入,企業唔還錢或是破產,貸款分分鐘可以變成壞帳,如果經濟逆轉,壞帳可以急升,存戶會大量提取回存款,引致銀行擠提,銀行可以一日之間倒閉,但就算經濟差,壽險公司最多做少一點生意,客戶斷供只是客戶的損失,而且在現今社會,人類不會突然大量死亡,就算是四川大地震,兩保賠償的金額只限於四川一省,中國有廿多個省與數百城市,大賠一省就當賣廣告,人民情願用錢買生命的保障,其餘地區的壽險生意又會多起來,而且國內壽險的滲透率只及其他發達國的一半,在經濟持續增長下,國內中產階級漸漸形成,國內壽險的生意在未來5-10年只會愈做愈有。
你們又會問,兩保咁穩陣,唔解我認為AIG與宏利唔掂? 雖然壽險業務穩陣,但上年AIG出事,主要是經營大量信貸掉期合約(CDS)生意,這種CDS就是接受金融產品違約投保的保險生意,除了壽險外,財險、金融險與再保險等等的生意風險超高,一個意外就可以拖垮整間保險公司。那麼宏利主要經濟壽險,應該沒問題了吧? 現價對EV有25%折讓,夠抵買了吧? 但宏利的投資組合有大量北美地區的物業借貸與商用物業投資,我實在非常擔心,可能現價買宏利是好的價值投資,但這類投資都是留給識貨的價值投資人吧! 咁點解股神巴菲特的巴郡都是經營財險與再保險,又能夠大賺? 話明係股神,巴菲特懂得在災難發生後大做財險與再保生意,在保費低迷的時候隱手唔做,所以平均來計,巴郡多年來都是大賺,這就是巴菲特過人之處。

2009/12/2

Lee Mead and Josh Groban - You Raise Me Up

love this video - great song, the brilliant Groban - can't get enough.

2009/12/1

Josh Groban


Josh Groban唱這首歌使我很感動,我知有很多人唱過這首歌,有好多個版本都很好,但自己却十分喜歡這個版本,加上是David Foster 伴奏,後面又有一群和唱,所以氣氛好好!
Josh Groban - A Collection 七 年 前 出 道 ,28 歲 的 美 國 年 輕 男 中 音 Josh Groban ,對 大 部 份 的 發 燒 一 族 來 說 是 一 個 陌 生 的 名 字 ,但 只 要 聽 過 他那 把 厚 暖 而 充 滿 感 情 的 嗓 子 ,定 必 為 他 的 歌 聲 所 吸 引 並 有 一 種 似 曾 相 識 的 感 覺 ,因 Josh 曾 為 不 少 賣 座 的 電 影 獻 唱 主 題 曲 ,及 與 不 少 天 后 級 歌 手 如 Sarah Brightman 、Celine Dion 等 同 台 合 唱 ,Josh 的 一 曲《You Raise Me Up》更 是 唱 到 街 知 巷 聞。這張《A Collection》雙 CD 專 輯 正 確 來 說 其 實 是 一 張 新 曲 加 精 選 ,一 張 碟 輯 錄 了 16 首 Josh 過 去 七 年 最 動 聽 的 歌 曲 及 新 作 ,另 一 張 碟 則 有 6 首 聖 誕 歌 作 應 節 ,大 家 還 可 於專 輯 中 聽 到 Josh 以 西 班 牙 、意 大 利 及 英 文 去 演 繹 作 品 ,盡 顯 他 才 華 洋 溢 的 一 面。 本 碟 由 發 掘 Josh Groban 的 格 林 美 皇 牌 音 樂 製 作人 David Foster 親 自 監 製 ,錄 音 質 素 有 一 定 的 水 準 ,22 首 作 品 雖 源 於 不 同 時 期 灌 錄,但 整 體 上 卻 有 頗 一 致 的 平 衡 度 ,音 色 亦 通 透 自 然 令 人 聽 得 舒 服。

2009/11/30

杜拜危機

上週港股因杜拜危機而危跌,上星期五更跌超過一千點,但如果細心分析事件,就知道杜拜金融危機對大部份香港上市公司的營利都無直接影響,只有匯豐與渣打銀行對杜拜有借貸,而涉及的金額只是數億美元,但今次出事的杜拜主權基金杜拜世界只表示對債權人延期半年還款,並不是像上年雷曼兄弟般宣布破產,外界相信最大酋長國阿布扎比會出手相助,避免整個阿聯酋受到拖累,到了上星期五晚,歐美股市已經止跌回升,今早的新聞話杜拜所屬的阿聯酋,其中央銀行突發表聲明,表明支持包括杜拜在內的各阿聯酋本地銀行及外資銀行,並會向各銀行提供特別貸款。我認為上星期港股已經向下調整足夠,聰明的網友們在上星期五也開始執平貨,實行人棄我取。如果大家有觀察上星期的市場變化,當杜拜危機曝光後,各球股市、油市、金市以及商品市場全部跟跌,証明全球資產市場已經連成一線,牽一髮而動全身,相反,美匯指數卻急速反彈,這就是美元利差交易拆倉的威力,我認為今次杜拜危機只是模擬股災演習,但上星期港股急跌千多點,已經足以令短炒投機客嚴重損手,唔知有幾多牛証打靶,又有幾多孖剪要斬倉,但如果是實買實賣的長線投資,組合減值最多一成,基本上無傷大雅,雖然今次杜拜危機可能影響輕微,但類似的金融危機在未來陸續會發生,而且防不勝防,但未來半年美國繼續維持零息政策,銀紙照印,美元利差交易照做,股市與商品市場照升,資產價格高處未算高,本人會繼續九成持股,我建議大家遠離衍生工具,不要做孖剪炒賣,不要沾手垃圾股,並建議只長線持有優質股票,就算未來大市風高浪急,到五年十年後一定有可觀回報。

2009/11/22

黃金

黃金是一種古老貨幣,歷史上的文明大國如埃及、中國、印度與羅馬帝國等,都是以黃金作為交易貨幣,黃金能夠成為普世公認的貨幣,當然有其優點,首先,黃金是稀有金屬,在全球各地都只是限量出產,而且黃金收藏容易,又不會耗損,最適宜當作財富儲存,幾十年前美元又名美金,原因是從前每張美元紙幣,都可以兌換等量的黃金,直到1971年,美國取消金本位制,美元不再能兌換黃金,令美國政府可以隨意濫發貨幣,引發嚴重通脹,黃金就由七零年頭的五十蚊一安士,升到八零年的八百五十蚊歷史新高(圖),之後美國聯儲局長伏爾加(Paul Volcker)大力加息把通脹壓下去,黃金價格亦由八零年高位回跌,價格升足廿年,八十年代,太陽陳話十年黃金變爛銅,就是這個年代,我當時亦沽金,那時候息口高,沽金有息收,高位沽金基本上息價兼賺。
在美國,私人存有黃金是違法,當代美國為首的主流投資學派認為持有黃金無息收,投資黃金長線跑輸通脹,這種思維到了廿一世紀已經站不住腳,主要是因為長線看淡美元,換馬到會生金蛋的雞,雖然現在金價已經升上千一蚊樓上的歷史新高,但我認為黃金依然是一種對沖美元下跌的保值工具,就以美國匯豐第三季優於預期的業績為例,報表內有86億美元的貴金屬投資,比08年底的49億多出了36億,其中有大部份是黃金,匯豐管理層真聰明,知道借貸生意難做,又知美元長線江河日下,於是買金保值,今年美國匯豐銀行有望轉虧為盈,近日來匯豐股價明顯回升,都係拜金價上升所賜,揸了匯豐的聰明網友們,唔好放走你們手上會生金蛋的雞啊!反而亮點不在 HSBC finance, 而在HSBC USA Inc, 用一分鐘懶人法去睇, HSBC USA 因炒房大賺353m, 變成賺錢161m. 你睇睇 p57/154, 果d precious metal 9成9都係金黎, 你又計下9月30同今日金升左幾多。 雖然依間只係細細既HSBC USA, 今時今日咁大既投資方向性大改變, 冇英國佬拍板又點會比行, 有理由相信London headquarters 都係做同一個strategy。單是識得hedge against USD and US government , 已經可以值高D既PE。來個天馬行空的美麗幻想, 如果London headquarters 又真係買左好多金既話 , 又有本事攞到實金既話, 再賣埋比中國政府, 想回歸A股高價抽水又有何難?聰明投資人不止匯豐管理層,著名大炒家John Paulson 在去年開始,亦大手買入黃金與金礦股,今年開始又大手買入美國金融股如近期的花旗銀行,這個組合基本上坐和望贏,為什麼? 如果美國金融業崩潰,黃金作為投資避難所,價格必然標升,黃金之所以大跌,只有美元與美國金融業重拾過往光輝,同時投資黃金與美國銀行業差不多是立於不敗之地。
傳統上,黃金與美元匯價反向而行但與通脹同步,要對世界宏觀經濟有所掌握,觀察金價走勢是必修課,黃金投資方面,除了實金與紙黃金外,也可以選擇黃金ETF如2840.HK,或金礦股如紫金、靈寶等,金礦股ETF有GDX。
HSBCF Q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110/LTN20091110271.pdf
HSBC USA Q3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110/LTN20091110277

2009/11/18

預期回報

恆生指數由本年三月的萬一點邊,升到現在兩萬二點樓上,升幅已經有一倍,恆指市盈率由9倍升到現在的十八倍,大部份藍籌股的股價已經偏高,但在零息的宏觀經濟環境下,資產價格偏高實屬正常,八個月來,主張沽空股市的大淡友已經破產九次,剩下來的幾位未日博士都是紙上談兵之輩,沒有真金白銀參與遊戲的人,他們的言論不足信。就算是長線投資,如果現在股市一路再升,會有泡沫爆破的危險,是否應該訂下止賺價或目標價沽貨離場? 如果你心中有一個沽貨的目標價,你的思路與投機賭徒沒分別,我認為長線投資人沽貨,要考慮的是預期回報,而不是什麼什麼止賺價或目標價。
什麼是預期回報? 長線投資應該最少有五年的期限,預計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會持續有8-10%增長,恆指每年12-15%的營利增長不難達到,以零八年的營利基數1200開始,再乘上15倍市盈率,到2013年,恆指應該在31722-36204點之間,如果未來數個月,恆指狂升上三萬二點或以上的區間,五年後的預期回報近零,那麼我也會考慮沽貨離場,但如果現在沽貨持現金,港元跟美元長線貶值,銀行存款利息近零,套現後的現金有無比股票更好的投資? 如果答案是無,長線投資人為什麼要沽貨離場? 有人教你沽貨套現持現金,等待股市回跌再入貨,這種思維就是短炒投機,過去八個月,短炒投機客已經做過多次沽貨的行動,結果都事與願違,港股繼續一浪高於一浪,投機的結果,當然又是大大跑輸長線投資,長線投資勝投機炒賣,優質股票又能長線跑贏大市,所以在邏輯上,長揸優質股票就是投資王道。「預期回報」就是增長投資法的一個重要概念。
現在恆指已經從低位升了一倍,好多散戶又驚股市泡沫再現,最後股市會大跌收場,其實這些投資人只是自尋煩惱,杞人憂天,投資於股票市場當然會經歷高低升墜,但只要你是長線投資,只要你持有的是優質股票,只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就算再遇上股災,到頭來公司營利又會慢慢回復,散戶每天驚個市跌,正是杞人憂天,何不決心長揸股票,自然面對股市起落?

2009/11/15

東亞與匯控

東亞銀行收購戰一觸即發,閣下有否參與其中?
國浩郭生買入東亞股份至5%以上,手法並不似單純股權投資。當年以高價3.5倍PB出售道亨一幕還歷歷在目,多年間休養生適保留實力,等的就是金融海嘯這種歷史機遇擇肥而噬。對國浩來說,收購東亞的決定是進可攻退可守。
攻者,一舉買下東亞20-30%股份做大股東,不過若觸法全面收購時,國浩未必有足夠財力一口吃下東亞,關鍵是有沒有銀行支持國浩。守者,慢慢將自己於東亞的持股量提升至第一大股東水平,繼而要求加入董事會,直接參與東亞的日常運作。,到時不安的是急著為兒子舖路的寶Baby,以高於市場價買回國浩持股亦非不可能。
對投資者來說,無論國浩採取攻勢或守勢都站於不敗之地,絕對係公我贏字你輸的最佳寫照。最壞的情況是國浩增持東亞至現水平後甚麼也不做,但東亞還是多了一位強而有力的股東支持發展中國,最壞的結局還不至於太壞吧!
根據上述假設訂下東亞的合理價,投資者可量力而為參與:
攻勢:東亞PB2.8倍,以2009年中期業績計為$51.5。守勢:東亞PB2.3倍,以2009年中期業績計為$42.3。無勢:東亞PB1.8倍,以2009年中期業績計為$33.2。 
今年3月份一篇有關匯控2008年全年的撥備情況,文中指出匯控於2006、2007及2008年的撥備金額大幅多於真實的撇賬金額,真正數字為121億美元。這121億美元的"儲備"正是為日後的壞情況做好準備。再加上管理層早於2006年尾已對次按發出預警,然後著手處理美國各類貸款的收數問題,收緊新增貸款條件、重組逾期貸款人的還款金額、甚至最後停接任何新生意。以上種種都令匯控在金融海嘯中比對手更快站起來!
我相信匯控的管理層並不懂任何魔法,第三季的表現是早兩年一點一滴收補錯誤的成果。如果要雞蛋裡挑骨頭,我們當然可以說匯控應一早賣出美國所有貸款組合,但口講批評往往比實際行動容易,在當時的市況環境下要找人接火棒又談何容易?
另外,匯控第四季增派息的機會如何?這個"機會"我真的不懂推算,但作為小股東我就不希望管理層在供股集資後的短時間內開始增加派息。原因簡單,一來監管當局的資本要求未定,保留充足資本有利日後應付任何不可預測情況。另外,供股係因為公司不夠資金,供股是要成本的,供完股後又即時派回給股東,請問有何意義?反正資金留在公司我亦信得過管理層會好好利用,價值亦可反映在股價上,何樂以不為?別忘記,若股東今年都選擇以股代息,所收價值早已超越往年4-5%的回報水平。

2009/11/11

匯控的第三季 2009

匯控公布首三季經營狀況,結果比想像中好得多,有以下幾點值得留意的:

1. 按實際基準計算,2009年首三季的業績比2008年好。因為2008年上半年的基數高,所以2009年上半年的業績比2008年同期倒退,但計首三季則已經超出2008。2008年第四季經營環境有幾差大家可能仲記憶猶新,即係話匯控2009年的全年按實際基準計算將會好過2008年。
2. 一如預期,匯融(甚至匯控)的撥備好大好大機會於2009年見頂,好彩的話甚至已經於2009年中見頂,跟據2004-2007一段的做法,未來兩年匯控撇賬比撥備金額高是不難預見的。
3. 英國大做按揭後的壞賬率不如外間於2008年所預計的高,因為匯控在逆市下可以揀客,優質客的拖數比率同整體失業率的關連性不大,而按揭的抵押水平亦在甚高水平。
4. 環球資本市場的收入維持高水平,只要一日政府的無償補貼不取消,看不到匯控這方面的收入會大幅減少。但當政府的無償補貼取消,到時利息上升,匯控股東應該開心都黎唔切。
5. 隱藏資本開始釋放,今季釋放了約26億,令匯控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由第二季的8.8%升至9%,這個數字冠絕歐美大行(渣打供股及配股後的數字是8.4%),預期若一切順利,匯控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將會由隱藏資本中得到額外的0.8-1%,到時估值將又要重估。
6. 匯控在第三季為債務重估收益錄得35億虧損,但這些是數字遊戲。如果投資者對匯控2008年的有關收益不以為然,那今日就不要對外間說匯控的債務重估虧損嚴重云云。兩者都應該減去,看基本盈利才有意義。2010的業績將不受上述項目影響,投資者對匯控表現會更易掌握。
2008年11月的恐慌情況還歷歷在目,一年過去,匯控已經穩穩的站起來擴張勢力。金融海嘯中,匯控沒有在海嘯前麻木擴張、沒有在海嘯中好大喜功、沒有受外間壓力放棄美國市場賴債、沒有為資金壓力出售中國的戰略性資產,匯控亦沒有掩飾自己買入匯融的過錯,唯一做得不好的是供股時機的選擇真的差到加零十,但作為股東還是要充心感謝管理層的努力。
匯控的估值應會被重估,較合理的估值為經調整後的2倍PB、2.8倍TPB。

HSBCF Q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110271.pdf
HSBC USA Q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110277.pdf
HSBCF 盤數所謂既轉好, 其實都係來自deferred tax income. 唔計USD12負債重估浮虧, 同USD12億deferred tax income, 都要輸USD11億, (P3.138), Balance sheet 上果USD36.5億擺明10世都用唔到既deferred tax asset, 年尾正好用黎試下KPMG 既把關牙力。
果d bad debt 等等, 傳統上個市好唔好佢都係Q4 一次大大舊咁做, 宜家睇既我都冇信心係真, 其實早去遲去都只是時間問題, 也無關重要了, 還是留比其他人寫吧, 。
反而亮點不在 HSBC finance, 而在HSBC USA Inc, 用一分鐘懶人法去睇, HSBC USA 因炒房大賺353m, 變成賺錢161m. 你睇睇p57/154, 果d precious metal 9成9都係金黎, 你又計下9月30同 今日金升左幾多。 雖然依間只係細細既hsbc usa, 但有理由相信london headquarters 都係做同一個strategy. 單是識得hedge against USD and US government , 已經可以值高 d PE。來個天馬行空的美麗幻想, 如果London headquarters 又真係買左好多金既話 (唔係就所有以上講既都唔成立), 又有本事攞到實金既話, 再賣埋比中國政府, 想回歸A股高價抽水又有何難?依間公司有得救了。

2009/11/3

買樓概念

近期,最多人茶餘飯後討論嘅問題必然係「樓市」,恒基旗下干德道「天匯」項目,每平方呎賣到成7萬幾蚊,香港豪宅市場已經由內地熱錢支配,內地同胞唔怕「買貴」,最怕嗰樓盤唔夠「豪」。睇番樓價,由舊年雷曼爆煲嗰日開始計,金融海嘯過左一年多D,樓價已經差唔多返到海嘯之前嘅高位。而特首最近亦都被問到樓價係咪過高,佢即刻話:「豪宅售價上升唔會影響一般樓宇價格,普通市民唔使太過擔心。」特首呢嗰講法,邏輯上絕對無錯,不過佢就忽略左資產價格存在住相對價值(Relative Valuation)嘅問題。舉個例,假如你原先放盤賣一個700呎嘅單位,每呎賣5000蚊,掛盤350萬。點知屋企附近最近啱啱起左個豪宅項目,每平方呎賣到成2、3萬幾蚊,一個700呎嘅單位埋單計數最少要幾千萬。你估你收到風之後,會唔會即刻打比個代理話要加價賣盤? 我估計大部分人都會加價,因為你放盤嘅時候都會參考下同區樓盤嘅售價,假如其他樓盤嘅價錢升左,你會覺得自己個盤都要加價,唔係嘅話相對上就好似賣平左。將相對價值套番落投資市場其實一樣用得着,好多時同一個行業內會有幾間公司上市,假如龍頭股預先上升,大家不妨留意下佢其他同行,睇下佢地嘅股價有冇變動,如果冇特別升幅嘅話,可能係一個良好的買入機會,因為佢地嘅股價理應上升,相對價值應受惠龍頭股的估值上揚。

2009/10/26

Macross 香港版 可有記起愛 / 真情流露

This Chinese version was recorded in 1988, released in 1989.經典金曲~~越聽越有味道

超時空要塞 Macross 《可曾記得有愛》

一聽再聽,百聽不厭,作曲者雖然已經辭世,但是歌曲卻可以傳唱下去,多謝分享20年了!

2009/10/21

Be patient

恆生指數自本年三月的萬一點低位開始回升,到昨日的兩萬二千三百點高位,升幅已經接近一倍,在全球各國熱錢的推動下,港股完全沒有回吐機會,許多投資者正在擔心,港股已經出現泡沫。
香港股市過去數十年泡沫與股災的資料,除了73年那次股災外,之後跌幅大於五成的股災一共有五次(上表),這幾次股市泡沫爆破的共同特徵皆是熱錢充斥香港,恆指估值被推高至市盈率廿倍或以上,以昨天恆指收市價22,385點計,港股往績市盈率已經達到19.6倍,但本年下半年與明年,公司的業績將會好轉,未來公司營利可以支持現在較高的恆指市盈率估值。
現在還可以買貨嗎? 港股現在升幅巨大,是否應該沽貨離場? 我認為買賣股票應該以公司估值做依據,實行低買高賣,現在入貨的好時機已經過去,但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將會復甦,在未來公司營利持續增長下,現價沽貨實屬不智,我們是長線投資者,連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都能夠捱過,就算未來股市回調又如何? 只要大家手上持有的是優質股票,未來這些股票的股價只會大漲小回,如果大家再儲到現金,股市回跌是再買入的機會,簡單來講,長揸優質股票必然致富,未來自然能達致財務自由。以人生歷程來講,初生之犢最無耐性,你要個三歲小孩坐定定,比牽牛上樹更難,在投資市場上,最沒耐性一族就是那些每天炒出炒入的投機賭徒,他們是未曾經長大的孩子,既天真,又很傻。孩子都有成長的一天,希望你們學懂耐性,投資致富自然手到拿來。

2009/9/14

Ten Bubbles in the Making

The Business Insider, Sept. 14, 2009:
One year after America 's brush with economic catastrophe, there's plenty of looking back at the bubbles that caused financial chaos.
But what's next?
There are surely dangerous economic bubbles forming as we speak. As Alan Greenspan warned this week, "They [financial crises] are all different, but they have one fundamental source," he said. "That is the unquenchable capability of human beings when confronted with long periods of prosperity to presume that it will continue."
The trick, of course, is spotting them. By definition, most people don't spot a bubble before they form and burst.
Here's 10 for which you should be on alert:
1. China bubble: Despite the weak global economy,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has soared like crazy this year. But many believe the rally has been driven purely by government-supplied liquidity, rather than fundamentals. The fear is that companies are flush with cash, but have little "real" to do with the cash, so they're parking it in the stock market casino. The Chinese real estate market appears to be on a similar trajectory.
2. Green bubble: Green has been everywhere. With observers saying the "Age of Cleantech and Biotech" will be the next major economic revolution, and Washington pouring billions of dollars into alternative energy projects, you'd think a bubble would have already formed. But, as we noted this spring, it did not, at least from an investment perspective.
Still, as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kes shape, alternative energy could see excess investment on hopes of big future returns. There's plenty of hype left, and if investors regain the cash to get in the game, could green become the next internet or housing bubble?
3. Gold bubble: Gold prices just keep going up. They've risen for seven straight years, recently breaking $1,000 per ounce.
Is it a bubble? Right now, it doesn't look too bad. Gold is good in both inflationary and deflationary periods, as it holds wealth tangibly. And, as the Telegraph notes, there's real demand, especially from China .
But with some predicting a doubling of prices to $2,000 an ounce, too many people could jump in and spike the real value of the precious metal. The "rise forever" mentality usually means trouble.
4. Federal Reserve bubble: Is the Fed sav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or creating another dangerous credit bubble by snapping up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At first glance, the Fed's effort to clean up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is a winner. But, as Heidi Moore wrote for Slate's The Big Money, the Fed is actually creating a bubble similar to the one it's trying to do damage control on. By eagerly trying to save banks and stabilize the housing market, Washington is taking on too much: $1.25 trillion of mortgaged-backed securities, including both the original toxic assets and products of foreclosures to come. So who would bail the Fed out? You.
Click here to view the 10 bubbles in the make slide show.
5. Trash stock bubble: There's a rush to trash going on. Stocks like Fannie Mae (FNM), Freddie Mac (FRE), AIG (AIG) and even GM made big runs in August -- trading in trash financials made up nearly one-third of NYSE's August volume.
So why are people buying junk? Charlie Gasparino says shares of junk financials -- companies like Fannie, Freddie, AIG, Citi and Bank of America -- are being pushed up by a short squeez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suspects its high frequency traders. And others say its retail speculation and day traders getting their way while Wall Street went on vacation.
6. Education bubble: More people are going back to college and taking on huge debt to do it, despite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degree is really worth.
Last year, the amount borrowed by students and received by schools grew some 25%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o $75.1 billion. That's a huge amount, especially with weak, low-paying job prospects for graduates in this economy.
As we've noted, all this student loan debt is crazy. Despite the desire to see more subsidization of college, we suspect there will be a collapse in student loan debt availability and desire to take on new debt.
Short of telling kids not to go to college, something's going to give.
The pop may be starting already. As Bloomberg reports, as many as one-third of all private colleges surveyed said they expected enrollment to drop in the next academic year. And almost 40 percent of those colleges said some of their students dropped out due to personal economic reasons and a quarter said full-time attendees switched to part time. Half said families had to cut back their expected contributions as the value of college savings plans dropped 21 percent last year.
7. Subprime bubble, 2.0: What are banks doing with all those subprime mortgages? They're repackaging with a higher rating -- "re-securitization of real estate mortgage investment conduits" -- and selling them.
As we've noted, it's a plan nearly identical to the complicated investment packag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 year ago. That being said, the problem was not strictly securitization, but the underlying housing bubble. So the return of complicated products isn't necessarily the end of the world.
8. Life insurance securitization bubble: In its search for new profits, Wall Street is planning on securitizing “life settlements" -- policies that the sick and elderly can sell for cash while they're alive -- much like it did subprime mortgages. The New York Times warns that we could be looking at subprime all over again.
Maybe. As we've noted, it wasn't securitization that caused the financial meltdown. It was the bursting of the housing bubble. Yes, there was a feedback loop, whereby securitization allowed more money to flow towards housing, but it seems unlikely that "life settlements" would get big enough to infect all portions of the financial world.
9. Commercial real estate bubble: This bubble is already hissing, if not popping outright.
While the economy is improving and some home sales are slowly coming back, th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market could get far worse.
As The New York Times reports, "Even though industry lobbyists were able to persuade Congress to extend a loan program aimed at prodding the stalled securitization market back to life, several analysts said it was unlikely to head off a spate of defaults, foreclosures and bankruptcies that could surpass the devastating real estate crash of the early 1990s."
As UPI notes, commercial mortgage defaults could reach 4.1 percen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up from 2.25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Real Capital Analytics estimates commercial property loans worth $83 billion have been involved in default, foreclosure or bankruptcy in 2009.
Badly hit will likely be malls. "The next financial tsunami to hit will be the widespread failure of shopping center mortgages," says Peter Monroe, co-chair of REOMAC, a not for profit trade association to CNBC. "Half a trillion dollars of commercial loans financed on historically low rates, are due for refinancing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says Monroe .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se shopping center mortgages is enormous."
10. Emerging market bubble: It's not just China . Risk-tolerant investors are bidding up emerging market shares to valuations not seen in 9 years. With an average PE of 20x, they're not in bubble territory just yet, but watch for things to get out of hand.

2009/9/11

(Absolute Valuation)與(Relative Valuation)

港股先行調整,後再闖高峰。一些版塊不斷創出52周新高,例如汽車、工業、內銀、新能源、國內燃氣、科網等版塊,但一些版塊和股票則嚴重跑輸大市,這些轉馬行為可能正在反映市場資金的看法。
不過,近期最有趣的,便是金、股、債齊齊上升的景況。正常而言,不是金債上升股市跌(市場預期經濟進入上下波幅階段)、或股金齊升債市跌(市場預期嚴重通漲到臨),便是股債上升金價跌(反映超低息環境和經濟開始步入復甦階段,但通漲仍未到臨)。個人感覺其中一項可能是煙幕,需要密切留意。
至於匯市方面,最顯眼的便是歐羅對美元匯率創出09年新高,可能反映市場對歐洲經濟復甦產生樂觀預期。不過,歐羅匯率不斷上升,這對歐洲經濟包括出口市場等的影響如何,真是不得而知了。
近期巴菲特對股市開始產生憂慮,格老聲言環球金融危機將會重臨,但市場過氣股神發表看好後市等言論,另有調查指出近乎90%的基金經理看好後市,看來市場機遇與風險的天坪可能已開始從一方擺向另一方。不過,現階段的整體市場估值仍未到達嚴重泡沫程度,超低息環境亦有利資產價格,但始終是需要格外留神才行。
絕對估值(Absolute Valuation)與相對估值(Relative Valuation)股票的估值法是基本的基礎分析,是投資的基本功,所以一定要學習,估值法可分為絕對估值(absolute valuation)與相對估值(relative valuation)兩種,我先講絕對估值的方法。
絕對估值話明絕對,就即係實牙實齒出個實數。分析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方法有現金折流法(discount cash flow; DCF),呢個公式不用死記,網上有計算機可以參考:
http://www.moneychimp.com/articles/valuation/dcf.htm
如果用穩定的十年派息數據,計算出匯豐估值是170蚊,但經過金融海嘯,匯豐派息大減,DDM的估值法已經不能再應用於匯豐的估值,馬後炮又說明,就算是絕對估值,亦不能確保你的估值未來可以對現。壽險公司的絕對估值方法有內涵價值(Embedded Value),這個是公司用精算計出來的數據,是調整後股東資產淨值再加上該集團有效人壽保險業務的總值。地產公司的絕對估值可用資產淨值(Net Asset Value; NAV),這個數據要計算公司的土地儲備、發展中物業(興建中及待售住宅)、以及投資物業(如寫字樓、酒店)三類的總值,如果要求簡單,可參考財務報表中的資產淨值(Equity)數據。理論上,如果公司股價低於絕對估值是抵買,高於絕對估值是偏貴,但理論是死的,理論一定要活用於實戰,例如宏利08年EV一百八十幾蚊,現價低於EV,而中人壽上半年EV十個幾,現價是EV三倍,咁中人壽唔係比宏利貴好多? 但如果再看未來增長與公司質素,中人壽才是長揸之選。
估值方法有絕對估值(Absolute Valuation)與相對估值(Relative Valuation)兩種, 話明相對估值,就是以股價相對於某組數據的比率。以股價相對於營利的比率是市盈率(Price to Earnings Ratio; P/E),這個大家應該熟識,不贅; 以市價相對於資產淨值的比率是市帳率(Price to Book Ratio; P/B),這個適用於以資產計價的公司如地產股與銀行股;計算保險股的估值可以用市價/內涵值(P/EV);如果計算增長股的估值,可加入增長(Growth; G)作分母,例如PEG(P/E/G)與PEVG(P/EV/G)比率。相對估值方法的好處是容易計算,與歷史數據比較或同時期的其他公司比較亦較容易,因為相對估值只是一個比率而不是一個實數,所以估值的高低可以任由分析員或財演去演繹,估值偏低或偏高沒有一定的準則,散戶好容易被數據老點,好多時相對估值的高低只反映股價受市場情緒的影響,對公司內在價值的評估無大幫助。 以上是估值方法的簡單介紹,如果你們有心鑽研各種估值方法,我建議大家看這本書: Damdaran on Valuation (2nd Edition). Security Analysis for Investment and Corporate Finance,這本書賣百幾美金,Damodaran 教授好好人,明知有些窮人無錢買書,於是免費供應了網上版: http://pages.stern.nyu.edu/~adamodar/New_Home_Page/valuation/val.htm給有興趣學財務的人士學習,這是最基礎的基本分析。

2009/9/9

命運在我手,買咗好股唔好隨便放走

香港社會愈來愈有趣,有些新奇的職業是過去無的,例如有種叫財務策劃師,為你策劃你一生人的財務管理,目的是幫你盡早達到財務自由,點解以前沒有這種職業? 你阿媽無教你理財咩? 或是現代人唔識照顧自己,阿媽不在,都要找個專家指點指點,咁有小朋友的父母是否需要一個孩子成長輔導師,幫孩子策劃未來? 學生們是否需要一個學業策劃師去計劃未來的求學路程? 年青男女們會否需要一個戀愛與婚姻輔導師,幫助自己找個伴侶,策劃一下未來的戀愛與婚姻? 出來社會做事的朋友有否需要一個職業前途輔導師,去計劃你未來人生的事業? 快退休的人士一定需要退休生活策劃師吧! 老人家一定需要安享晚年養老策劃師了! 咁你死後唔係需要個身後事策劃師?
原來現代人需要別人幫自己安排一切,不懂得計劃自己的將來,可能你是伊斯蘭教或是耶教的教徒,死後必定能夠上天堂享福,在生時候,你的命運也甘願被人操縱,又可能你被成龍講中,中國人是要管的,再可能你響往西方的理想國與烏托邦,甘願放棄本身的自由,做其社會中的奴隸,唔怪得各路財經演員都經常可以老點一眾散戶,話投資只可以趁勢,個勢比你賺幾多,你就只可以賺咁多,如果個勢逆轉,你就只可以輸少當贏,輸錢是應該的,贏錢是各財演的功勞。本人心中,一無宗教,二無君上,三無夢想之國,只想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樂意去經歷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笑看投資市場的升跌起落,以長線投資的心態去追求財務自由,你也可以跟我一樣,因為命運在你手。

2009/9/5

摩根大通李晶:A股上漲勢頭不變

無論如何,策率依舊;長線持有國指ETF,並逢低吸納A50,待收成沽出。

雖然有投資價值,但炒味比投資氣味更濃;大家拭目已待吧!

GOLD Go Go

投資黃金的方法有三:
一、指數基金: 紐約上市的GLD和香港上市的2840;

二、衍生工具: 黃金期貨,期權和挂勾票據等。。;

三、黃金現貨: 實物或非實物的黃金現貨。

以上三類都可以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作買賣。

主要投資黃金的原因亦有三:

一、美國巨債: 美元因此氾濫而大幅貶值;

二、對抗通脹:銀紙多了自然會出現通脹;

三、暫避工具: 股票的未來仍存不確定性。

已強勢突破 $960 的中短線阻力,邁向$1,000的心理關口;

下一站是:$1,100;上望$1,210和$1,320之間。

資金市的「根」是「流動資產轉移」;內地打擊借錢買股,買樓等投資;

發達地區資金有回籠勢頭,但大行國資富戶力捧內銀三寶,令港股高企。

根據過往表現,優質股再強,業績再理想,也不能避過調整的打擊吧!

2009/9/1

DISNEY TO ACQUIRE MARVEL ENTERTAINMENT




Worldwide leader in family entertainment agrees to acquire Marvel and its portfolio of over 5,000 characters Acquisition highlights Disney’s strategic focus on quality branded cont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to build long-term shareholder value Burbank, CA and New York, NY, August 31, 2009 —Building on its strategy of delivering quality branded content t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NYSE:DIS) has agreed to acquire Marvel Entertainment, Inc. (NYSE:MVL) in a stock and cash transaction, the companies announced today. Under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and based on the closing price of Disney on August 28, 2009, Marvel shareholders would receive a total of $30 per share in cash plus approximately 0.745 Disney shares for each Marvel share they own. At closing, the amount of cash and stock will be adjusted if necessary so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the Disney stock issued as merger consideration based on its trading value at that time is not less than 40% of the total merger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closing price of Disney stock on Friday, August 28, the transaction value is $50 per Marvel share or approximately $4 billion. “This transaction combines Marvel’s strong global brand and world-renowned library of characters including Iron Man, Spider-Man, X-Men, Captain America, Fantastic Four and Thor with Disney’s creative skills, unparalleled global portfolio of entertainment properties, and a business structure that maximizes the value of creative properties across multiple platforms and territories,” said Robert A. Iger,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Ike Perlmutter and his team have done an impressive job of nurturing these properties and have created significant value. We are pleased to bring this talent and these great assets to Disney.” “We believe that adding Marvel to Disney’s unique portfolio of brands provide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long-term growth and value creation,” Iger said. “Disney is the perfect home for Marvel’s fantastic library of characters given its proven ability to expand content creation and licensing businesses,” said Ike Perlmutter, Marvel’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This is an unparalleled opportunity for Marvel to build upon its vibrant brand and character properties by accessing Disney’s tremendous global organiz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around the world.” Under the deal, Disney will acquire ownership of Marvel including its more than 5,000 Marvel characters. Mr. Perlmutter will oversee the Marvel properties, and will work directly with Disney’s global lines of business to build and further integrate Marvel’s properties. The Boards of Directors of Disney and Marvel have each approved the transaction, which is subject to clearance under the Hart-Scott-Rodino Antitrust Improvements Act, certain non-United States merger control regulations, effectiveness of a registration statement with respect to Disney shares issued in the transaction and other customary closing conditions. The agreement will require the approval of Marvel shareholders. Marvel was advised on the transaction by BofA Merrill Lynch.


大家可以想像下以後主題公園, 可以有咩玩? 同Spidey/Ironman 玩射擊遊戲? 同Hulk 玩鬥大力?Disney 今次收購真係聰明到頂, 需知道迪士尼本身既卡通人物已經好老, 有需要活化/更新. 而每一個Marvel character 背後隱含既商業價值係非常龐大, 當然小朋友會喜歡Mickey/Minnie/Chips and Dale, 但一大個左, 比你都揀Ironman 啦...型咁多!Disney 擁有一個好強大既銷售以及推廣渠道 (樂園/電視頻道/電影製作及發行/產品銷售), 配合強化後既product mix, 係金融海嘯餘波未了之時, 很有機會再上一層樓.每一項投資都要非常小心, 美股當中仍然有垃圾, 亦有珍寶...... 我好相信Disney 會透過呢次收購成功變身, 加強佢係娛樂事業既地位. 大蕭條時, 娛樂企業係非常發達, 我對迪士尼投下信心一票.

2009/8/22

世界上最巧合的照片

上帝之手?
難道想換個發型?

這樣的handbag也太搞了吧?

這封信肯定是拉登寄的!

莫非是故意選的這個位子?坐的也太準了!

要是一直這麽吹下去估計以後就見不到太陽了!

哈哈,不知道台下的人笑成什麽樣子了!

你看我倆像不像?

不會是gay吧?

大點聲!聽不清!

2009/8/17

Forbes中國的十大明星股




經濟學人今期有篇文章,講到新興亞洲國家的經濟在今年三月後正強力反彈,美國的工業生產從去年中開始一路下跌,但新興亞洲的工業生產已經從今年三月的低位回升三成多(圖一),預計到今年第四季,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GDP增長依然是負數,但新興亞洲各國的經濟增長將會強力反彈(圖二)。
上年頭新興亞洲的經濟與歐美各國會分道揚鑣(Decoupling),之後亞洲經濟亦跟歐美經濟一齊下滑,不過新興亞洲經濟到今年三月開始顯著反彈,分道揚鑣的情況在某程度上成立。那麼為什麼新興亞洲各國的經濟能夠較快復甦? 原來在經濟好景的時候,美國人搶貴了資源價格,而資源價格上升令新興亞洲各國的通貨膨脹升溫,亞洲各國被迫用緊縮貨幣政策去對抗通脹,令國計與民生大受影響,金融海嘯令資源價格回落,新興亞洲各國減輕了通脹之苦,自然皆大歡喜,並外,亞洲各國政府大多財政穩健,在金融海嘯下能夠利用財務政策去刺激經濟,亞洲的銀行體系亦相對穩健,並沒有歐美銀行般幾乎面臨崩潰,亞洲人民的儲蓄率也較高,令內部消費較容易提升。但美國人卻債務累累,短期內美國消費難以回升,亞洲到美國的出口亦難回復07年的高峰,中國今年靠政府開支與基建保八,在出口沒法提升的情況下,下年中國經濟要靠內需拉動,中國與亞洲區的內需增長是未來的經濟大趨勢。

富比世選出A股十大明星【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2009.08.14
富比世中文版公布「2009富比世中國股票之選」,推薦未來一年十檔最具投資價值的優選A股投資組合,包括雲南白藥、瀘州老窖、浦發銀行等高知名度企業都入選。
富比世13日在上海首次公布優選A股組合,在大陸的機械、醫藥、飲酒、金融、證券等十個行業,各推薦一檔代表性股票,包括中聯重科、雲南白藥、瀘州老窖、浦發銀行、中信證券、中國聯通、中國船舶、瑞貝卡、新安股份和三安光電十檔股票。
大陸股市經過12日暴跌後,昨天滬深股市溫和上揚,權值股扮演多頭先鋒。富比世表示,投資的第一前提是不虧錢,然後才是賺錢,推出這個投資組合的目標,是從每年7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對挑選的十檔股票組合的回報與大盤比較。
富比世指出,看多今年下半年行情走勢,但須慎防明年可能產生的震盪和下跌。陸股在今年第二季大幅上揚後,可能會進入短時間的盤整,但宏觀基本面會持續復甦。
富比世指出,在進入2010年後,大陸資產泡沫的放大,可能會引發寬鬆政策的退場,而退場時機選擇將使市場產生震盪;外需復甦期與內需成長不如預期,上游產品漲價與下游產能過剩擠壓企業利潤、威脅就業,都使2010年的實體經濟和市場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
在行業方面,富比世傾向於看好年初以來與大陸內需與消費相關的個股,有意給週期性強的行業較小的權重,但也適當考慮從經濟復甦中直接獲益的行業。
「2009富比世中國股票之選」是富比世中文版首次公開發布優選股票組合;富比世8月號中文版推出「中國財富管理指南」,為大陸個人和家庭理財提出建議。
富比世研究A股1600多檔股票,篩選出500家穩健成長的公司,透過歷史(過去三年ROE、營收及利潤年均成長率等)、現在(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等)和未來(預期本益比、預期EPS成長率等)等指標進行加權計算,並與數十位行業分析師探討形成十檔優選股票投資組合。

今次Forbes從1600隻A股中選出十大明星股, 認為這十隻A股所組成的投資組合能夠從今年7月1日開始到明年的6月30日這未來一年時間內跑贏大市。
不管這個投資組合最終能否跑贏大市, 抑或是我們能否買入這些明星A股等, 最有趣的便是去了解Forbes中國研究團隊為建立這個投資組合所作出的背後觀點和理據支持。


2009/8/7

考第尾的考前幾名已經是大進步,但考第一的已經沒有進步空間呢

投資的基礎分析,每年香港政府花大量金錢作投資者教育,那些公幣都是白白花掉,政府對投資風險意識的宣傳全盤錯誤,宣傳內容只提到投資可升可跌以及散戶要做足功課這種廢話,並沒有勸告散戶不應該參與等同賭博的窩輪、牛熊証、迷你債券、Accummulator等等的衍生工具買賣。
今天當一日補習天王,幫大家補習一個重要的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份是:
國內生產總值(GDP) = 私人消費(C)+投資(I)+政府消費支出(G)+(出口-進口) (X-M)
如果是經濟學課堂,老師一定又講解什麼什麼國民生產總值(GNP)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分別,又話要用各地匯率或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作數值的調整,複雜的東東不需要理會,今天集中教大家分析GDP的四個組成部份: C、I、G、X-M 與中美經濟發展的實例說明。
金融海嘯令全球多國的經濟陷入衰退,令GDP倒退或出現負增長,在私人消費(C)與投資(I)下跌和進出口(X-M)無法增減的情況下,各國政府只有增加開支(G)去刺激經濟增長,那麼為什麼中國在這方面特別成功而美國卻寸步難行? 你們試想想,中國之前是一窮二白,許多地區都是非常落後,政府的支出正用於修建公路、水利設施、電力設施、鐵路、機場等等的基建項目,在增加就業之餘,又帶動了各行各業,刺激經濟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非常高,但美國已經是一個全球最先進的已發展國家,國內什麼基建都已經齊備,用公幣作無謂的投資只會是建造大白象工程,刺激經濟的乘數效應太弱,所以美國政府只能夠利用刺激樓市與股市的方法去製造財富效應,令國民有錢消費,用私人消費增加的辦法去刺激經濟增長。
再講私人消費(C),私人消費佔美國的GDP七成,但只佔中國的GDP三成多,消費的方法有兩種: 先儲蓄後消費與借貸消費,中國是前者而美國是後者,打個比喻,如果你有過千萬身家,你拿一、二百萬出來消費對你未來的生活沒有多大影響,但如果你一窮二白,要靠借貸去作一、二百萬的消費,你未來怎樣還債? 你未來賺到的錢要用來還債或是用於再消費? 中美兩國的消費模式屬優屬劣,大家有答案了吧! 未來中美此消彼長,廿一世紀是中國世紀,不是夢想而是事實。美國用公幣作投資的效用正與日本90年代相似,多屬於浪費式投資。
但作為planned economy的中國,政府影響國家的經濟增長的能力很高,低槓桿的中國的multiplier effect可以很大。另外,中國現時的產能效率亦偏低,故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很高,政府的資金投入不單為了保八,還可以提升各行業的效能,進一步推高中國的經濟發展。考第尾的考前幾名已經是大進步,但考第一的已經沒有進步空間呢。

2009/8/3

怎樣計算恒指的EPS

2009-07-09
從彭博處拿取了恒指成份股的流通股份數據資料,結合最近的市場價格,我們可以得出恒指的總流通市值 (百萬港元計算)。

市盈率的計算是每股股價除以每股盈利,也即是說流通股份計的總市值和以個別股票EPS 得出的總盈利應是得出同一數字。如以恒指以流通市值作權重計算,只要我們計出恒指所有成份股的流通總市值再除以所有成份股的 EPS * 流通股份,我們便可輕易得出恒指的PE 和EPS。

為便利作出舉例,我不打算在此列出所有的成份股。而只以權重最大的藍籌股作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這些權重股的盈利表現,才是推動指數的關鍵。

其實我們會看到下面的板塊不離以下數個:
1. 國際銀行股 - 匯控
2. 內地電訊行業:如中移動
3. 內銀
4. 交易所
5. 石油及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

HSI in the Index (incl FAF)
Ticker Shares Last Price Total MKt value (mio)
5 HK Equity 10374.93229 61.95 642,727.06
941 HK Equity 6017.049 74.1 445,863.33
939 HK Equity 67406.73 5.58 376,129.55
3988 HK Equity 68418.225 3.49 238,779.61
1398 HK Equity 45681.075 5.06 231,146.24
2628 HK Equity 7441.175 29.55 219,886.72
857 HK Equity 21098.9 7.96 167,947.24
883 HK Equity 17867.68 9.01 160,987.80
16 HK Equity 1538.5998 92.25 141,935.83
388 HK Equity 1075.883 116.4 125,232.78
1 HK Equity 1389.6984 84.55 117,499.00
3328 HK Equity 13838.682 8.13 112,508.48
386 HK Equity 16780.49 6.19 103,871.23
13 HK Equity 2131.6855 48.65 103,706.50
2 HK Equity 1804.60725 51.75 93,388.43
700 HK Equity 991.78365 90.95 90,202.72
1088 HK Equity 3398.583 26.2 89,042.87
11 HK Equity 764.7372 105.4 80,603.30
762 HK Equity 7130.379 10.78 76,865.49

下一步是找出預測的09年EPS。這個數字不要絶對的準確,因為不會個別成份股的EPS 的少少變動,恒指的EPS 就會差得好遠。

大家可以到經濟通網站的「盈利預測」找出權重股的09 EPS 。為求簡單而又可以「模糊的準確」,我們可以使用EPS 的中位數。除非上面權重股的經營環境比現在再急遽惡化,否則用中位數是合理的推算。

然後將 09年的EPS x 股數,我們便可以得出成份股的盈利數。請自行將一些用美元或人民幣的股票計算EPS 折算成港元計算。

時間關係,計算了流通總市值和成份股的總盈利數字如下 :
成份股的總盈利數字:313,397.08
流通總市值:4,525,552.04
以上數字是以百萬港元計算

用今天的指數計算,恒指的PE 是14.44,按此計 EPS 是 1,206。

2009/7/25

Porsche已經成為VW汽車公司的最大股東


名聞全球的超跑大廠Porsche今天正式對外宣布,在進一步完成另外的4.89%股份的收購之後,如今Porsche已經成為VW汽車公司的最大股東。而在經過了多年的佈局且分批買進之後,Porsche Automobil Holding SE也終於是完成了收購VW超過50%的股份,並成為VW的新東家,未來Porsche也將能夠主導整個集團的發展。
Porsche集團執行長Wendelin Wiedeking博士在接受訪問時表示,Porsche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取得更多的股份,而今天終於是設下了新的里程碑,而今天能夠促使兩個集團完成購併,主要是建立在雙邊充足的信認知上,未來Porsche也將入主VW董事會,不過當下Porsche更樂意先與兩個集團員工各自所組成工會進行說明和溝通。
此外,由於德國的法律有明文規定,完成購併動作之後,新任大股東必須同樣提供資金奧援被購併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而這也意味著Porsche也等同於是Audi車廠的大股東,對此Wiedeking博士也表示Audi是集團裡相當重要的品牌,Porsche將保留Audi在集團裡的獨立運作。
根據我們的進一步瞭解,Porsche積極收購VW集團股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強化全球競爭力,並透過多個品牌的橫向連結,進而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車廠,如此一來即可完成資源共享、強化品牌,並保有創新與競爭力等多項利多。然而,在這樣的消息確定之後,包括VW、Audi、Skoda、Seat、Bentley、Bugatti,甚至是Lamborghini等等,不用懷疑,這些車廠幕後的大老闆未來都將是Porsche!

2009/7/21

「不忠」

很多投資者窮一生精力在尋找世間上的投資良策,不斷希望通過閱讀著名投資家的文章,從中領悟到一套克敵制勝的投資策略;惟投資良策並不難找到,關鍵只在乎是否能夠忠於投資良策。我一直強調投資策略着重「適合性」,世界上存在著各式各類的投資策略,關鍵是在乎我們能否找到一種適合自己性格的投資策略,並持至以恒地使用。我們並不需要硬性把別人的策略套在自己身上,反而是應該好好了解自己的性格,自己喜歡怎樣的投資風格,當自己認清方向後,我們便要忠於「適合」自己的一套投資策略上。投資市場恆常變動,不斷會牽動著投資者的情緒,市場上的異動或消息的出現,均會對投資者作出影響,令投資者彷彿感到投資策略必須作出調整,才能夠克敵制勝;惟這種改變很可能是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胡亂因為情緒變動而改變原有的投資策略絕對是不理智的行為。我曾經遇到不少投資者嘴裡上雖說自己主張長線投資,希望透過長線的資本增值達到財務自由;但是當大市開始急劇上升時,他們便開始覺得其他熱炒的股票升幅較大,並質疑自己的投資組合及策略,最終甚至將長線投資改為短線操作,長線持有實力股變作短炒細價股,最終股災來到時,必然會遭遇到巨大損失。無論大市處於高位或低位時,我們也要保持著克制的心,努力忠於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不然,我們很大可能要為「不忠」付上沉重代價。
「你所付出的只是價錢,你所得到的才是價值」(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et) By Warren Buffett

2009/7/7

Bill Gates - The road ahead


Pearson ESL 2006 English 752 pages PDF 5,91 MB
Bill Gates--whose vision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propelled Microsoft into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mpanies--astonished the the business community in 1996 by abruptly reinventing his entire company around the Internet. In this fully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of his bestseller, The Road Ahead, Gates explains why the Internet is revolutionized not just Microsoft but everything else too--and at a faster pace than even he had anticipated. Gates describes the implications for everybody of a world connected by interactive computer networks, and addressed our most pressing questions.
• How will our lives change?
• What about our children?
• How long will it take
• What are good opportunities?
• Will our jobs become obsolete?
• How should we prepare?
• What about privacy?Clear-eyed, candid, and ultimately reassuring, Gates shows how the new tool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re transforming forever the way we buy, work, learn, communicate, and have fun together. The Road Ahead is Gate's bird's-eye view of the undiscovered territory ahead--an authoritative and thought-provoking guide for the journey.
Erich Kunzel & 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Album: The Great Fantasy Adventure AlbumYear: 1994Details: 192 kbps Website: http://www.amazon.com/Great-Fantasy-Adventure-Album/dp/B000003CZH
"Caution: Digital Sound Effects of high levels with intrasonic frequencies to 5 Hz. Please establish safe playback levelsbefore playing tracks [3], [5], [19], [20], and [21]. Excessive playback levels could result in damage to equipment."
The above quote is found prominantly on the back cover and is a warning not to be taken lightly. The respective tracks are awesomeand should be played, as well as listened to, with great care.
A 20-bit digital recording that is perfect for surround-sound systems, "The Great Fantasy Adventure Album" is a wonderfor fans of the sci-fi/fantasy film genre. Highlighting some truly landmark films, the 1994 release showcases compositions fromthe legends of past and contemporary film scoring. Themes from the likes of Rosza, Williams, Horner, Herrmann, and Elfman aregrandiosely featured here.
The best cuts are Goldsmith's "Total Recall: Main Title", "Conan the Barbarian: Anvil of Crom" (Poledouris),and Brad Fiedel's "Terminator: Theme".
Upon hearing this trio, chills will not just go up the spine but will permeate every ounce of one's body
Directory: Erich Kunzel & 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 - (1994) The Great Fantasy Adventure Album
Files:01. El Cid Fanfare And Entry of The Nobles.mp3 4.7 MB
02. Hook Main Themes.mp3 5.8 MB
03. T. Rex!.mp3 1.3 MB
04. Jurassic Park Main Themes.mp3 7.4 MB
05. Splitting Hairs.mp3 105.1 KB
06. 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 Main Titiles.mp3 4.3 MB
07. Henry V Opening And Closing Titles .mp3 4.7 MB
08. Willow Main Themes.mp3 5.6 MB
09. The Seventh Voyage of Sinbad Overture.mp3 2.7 MB
10. The Abyss End Titles.mp3 5.8 MB
11. Clash of The Titans Main Titles, Love Theme, and End Titles.mp3 4.4 MB
12. The Rocketeer To the Rescue And End Titles.mp3 9.6 MB
13. Beetlejuice Main Titles.mp3 2.9 MB
14. Total Recall Main Titles.mp3 3.2 MB
15. The Princess Bride Main Titles (Timothy Berens, guitar).mp3 4.7 MB
16. Wizards And Warriors Main Titles.mp3 4.1 MB
17. Conan And The Barbarian Anvil of Crom.mp3 3.4 MB
18.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Hymn to Red October .mp3 7.1 MB
19. Cybergenesis.mp3 1.9 MB
20. Terminator Theme.mp3 4.8 MB
21. Jurassic Lunch.mp3 1.7 MB

2009/6/26

Michael Jackson Best Dance Moves

No one can ever ever dance like him. Forever in My heart Michael!

2009/6/22

世界上最高最遠的標準桿三桿洞

世界上最高最遠的標準桿三桿洞,位於南非的 Legend Golf & SafariResort,距離是900碼。發球台設在高1,410呎的 Hanglip Mountain懸崖頂,球員只能坐直升機前往,望下去的果嶺形狀像是地圖上的一大片非洲大陸,海岸線被沙池包圍著。這特別設計的第十九洞,本是預留給比賽需要加洞賽時才用。到目前為止,夏靈頓(Padraig Harrington)是唯一能在這洞打到 par 的球員,當天他和 RaphalJacquelin 進行加洞賽,他們發球後,球劃過長空飛了26秒,越過900多碼才降落地面。夏靈頓的球落在沙坑,然後一切一推進洞,RaphalJacquelin 的球上了果嶺,可惜離旗桿太遠,只能做到三推進洞。有賴高科技攝影器材和追蹤儀器,我們可以在這短片中看到這精彩片段(http://www.compleatgolfer.co.za/new_site/content/news/singlepage.asp?id=856)。LegendsGolf & Safari Resort 球場位於南非最北的 Limpopo 省,由多個著名職業高球員共同設計,除夏靈頓和Raphal Jacquelin 外,Trevor Immelman、Bernard Langer、ColinMontgomerie、Justin Rose、Vijay Singh、K J Choi和Retief Goosen 等每人也設計了一個洞。喜愛追求刺激和向難度挑戰的高球發燒友,在那裡打完十八洞後也可試打這「騎呢」十九洞。看到這裡,你可要問:在那裡打球果嶺費要多少?一點也不貴,一輪連十九洞只需220美元,已包括直升機接送費,再送給你一張發球 DVD 留為紀念。還有,如打到「一桿進洞」可獲一百萬美元獎金呢!博得過!








為什麼高爾夫可以說成一門通識學問?因為它包含了科學追求真相和準繩,與及藝術注重涵義和反應的屬性。在科學上,作為打球者,從初學打球開始,一般人最關心是球桿(club)和揮桿動作(swing)的身體配合。深研下去,這就是物理,受着離心力學、量矩、推力常數、流體阻力學和人體力學等等的約束;這亦是金屬化學、熱能學和物質學,每天推出市場的新球具,就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來滿足球員追求完美的極限。從看一輯IBM製作的「The Science of Golf 」DVD,便可以概觀高爾夫背後的泛科學。

繼而從打球時要求球員的四本領(faculties)包括長打(long game)、短打(short game)、推桿(putting)和球場策畧(course management)來分析,更可視為商管和人生哲學的準則。 例如:長打表面上很威風,但背後是受著「矩離和準繩度成反比」(distance at the expense of accuracy)這定律的制衡,像很多商業决定,總會遇到類如如上两難之際,這時往往有賴決策人的經驗和果敢才能力保不失;短打表面上以為只是輕輕一挑一撥的本領,其實是反映多年努力鍛煉的成果,像危機管理上,旁人看到是決策者漫不經心的一句指令便化險為夷,真實的是當事人發揮累積多年的經驗,揹着災難性後果,飽受的壓力下大胆的決定。

推球入洞勝負關鍵

推桿入洞前看來只是小小的一個簡單動作,然才是勝負最後關鍵。之前無論我們打得多好,還要確確實實把球推進了洞裡才算完成,高爾夫不容許半途而癈。尤其是愈短矩離,愈忌掉以輕心,無論你多接近成功,進了才說,世上沒人有興趣聽你說怎樣偉大地失敗。 球員正如商人,失敗了可以反省,但不須要說,也不須要認錯,因為市場已給了他們犯錯的懲罰。

球場策畧就像挑戰自己的野心和判斷力。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下,自已能力是否足夠跨越球場預設的陷阱?人生滿途荊棘,若能忍一時之氣,避過大劫,信心倍增;相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屢見不鮮。

高球通識之餘,放眼金融海嘯下的今天,連百年老號GM也宣告破產,我們怎不唏噓?此刻,在高球的小小宇宙裡,讓我們拋開一切勝負榮辱、莫名困惑、心緒無奈和人際無常,維持一個像文首陳之藩說的「與外界相通的出氣孔,可以呼吸,不至於窒息而死」境界,也可以說是一個新啓迪吧!

2009/6/17

將2802 + 2827用月供,已經cover成個亞洲地區,基本上已經足夠

每天從不少的傳媒中得悉人們近日正在爭論股票市場是牛還是熊。有人多月來不斷造空、或者是大量持有現金。亦有人追逐資金流向,甚至大力投資三四線股票,希望把握最後一浪升幅。
當然亦有人成功於低位入貨,正在坐享其成。
- 是應該無條件地買藍籌股票? 中線不一定,但若然長線持有亦可能錯不得。
- 近日股市是否已經開始脫離經濟的基本面? 可能是。但市場亦有權升穿所謂的合理價位。
- 股市是否從拾牛市大升軌? 可能是。但即使是牛一亦不排除會出現駭人的回落。
- 中期的危險訊號是否出現? 客觀上是的,但是市場亦有權暫時不理它們一會兒。
- 那麼股市可時到頂? 這可能不是一個合適的問題,正所謂世事如棋局局新,局勢的變化亦是永恆。
- 美元是否走弱? 在相依的世界內,若然入口國減少消費,出口國亦能否獨自其身?
無論如何,有幾點可以值得大家參巧:
- 股價永遠不會和企業的實際價值相等,總是或高或低於合理值。
- 反向大眾情緒,再加上貨幣供應(流動資金)便等同市場行情。
- 每個人僅是市場大海的一粒水點,過度自我中心遲早會被淘汰。市場的升跌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要順從閣下的個人意願,而是因為她正有其需要。
- 過去的心不可執,未來的心亦是不切實際,安於當下才是接近大道。不用差測很遠的將來會怎樣,亦不用執於過去的風光或是遺憾,只需要集中當下一刻要做甚麼便是。
- 信不信由您,沽空是寄望從人家輸錢受苦中獲利的行為,長期執於沽空亦有可能會令人的心念變質,甚至走火入魔。何解? 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而長線而言(10年、20年)全球經濟亦是正在增長中,股市是以上升為主導的。
- 看淡並不一定等同要沽空。
- 不一定要看好,亦不一定要看淡,有時作出兩手準備地靜觀其變亦是一項選擇。
現時仍然見到有財經專家在爭論目前是牛市或熊市, 有言論認為最近的升市只是由熱錢帶動, 在經濟仍然疲弱的情況下, 目前的升勢不能持久, 一旦熱錢一流走, 股市便回復跌勢, 打回原形. 我認為資金無分熱或凍, 只有分"醒目"與"不醒目", 是"先知先覺"還是"後知後覺, 我不認為有人會用真金白銀推高股市給別人高價"沽貨". 其實用另一個角度去看, 是否表示先前資產價格包括優質股票的價格的確跌得過份, 以致吸引到鳳凰無寶不落的"醒目錢"呢? 我覺得當市場大部分的財經專家都確認是牛市, 到時恐怕已經是牛市第2期或第3期了.
其實財經專家認為股市是牛是熊對我的投資決定影響不大, 我更為看重的是股票市場的大眾心理狀況, 巴菲特的名句, "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變得貪心; 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你要變得恐懼"我奉之為股市致勝之道, 而且在努力實踐之中.
我相信許多人也處於這種左右為難的狀態。有數據顯示﹐許多普通投資者在股市探底時拋出了他們的股市基金﹐轉投債券。現在他們感到自己錯過了發財機會﹐都覺得心神不寧。
現在﹐該做些什麼﹖
一些人對股市的看法是錯誤且十分危險的。股市不是一艘正在離港的輪船、一列正在離站的火車﹐或是一輛正在加速駛離的汽車。所以﹐你不必飛奔趕過去﹐以免市場消失不見蹤影。放鬆點。股價漲得越高﹐股票的投資價值就越低。股市總會有好的投資機會的。
不要覺得你必須一下子採取一個巨大的行動。你可以分階段進行﹐比如每次只對投資組合的20%進行調整。大動作就是大賭博﹐這類舉動很少是必要的。
--在當前這類形勢下﹐那些寫財經評論的人經常推卸責任﹐建議讀者去“與值得信賴的理財顧問談談”。這固然不錯﹐但如果你真的有一位值得信賴的理財顧問﹐你可能就不會是今天這種處境了。而且找到一位好的理財顧問也並非易事。他們擁有CFP、ChFC、CLU或AAMS等理財師資格是必要條件。但專業資格並不能保證能力優秀。找到一位好的共同基金經理比發現一位好的理財顧問要容易。(好基金也不容易,萬中無一,大家都是投資指數基金為妙) 別信你親戚或高爾夫球友的推薦。
將2802 + 2827用月供,已經cover成個亞洲地區,基本上已經足夠的

2009/6/3

Project Natal

X-BOX 的新作,~~~~~堅到不得了

自己睇啦~~~~ 其他遊戲機有難了~~~~~

2009/6/2

極不環保的運輸署

週前收到一封由運輸署寄來的信,最初心諗,唔係告票呀!但自問一向極少超速,冇理由呀......
打開封信一睇,原來係一封抬頭「更改地址及其他個人資料」嘅信。咁呢封信又究竟係乜東東呢?
其實封信嘅目的係提醒一眾駕駛執照持有人/登記車主,根據道路交通規則,假若駕駛執照持有人/登記車主的姓名及地址跟封信列印嘅姓名及地址有所更改,應立即通知該署。
睇完封信,除咗覺得運輸署白痴到極同極不環保之外,真係再諗唔到仲有乜嘢可以形容運輸署呢個行動。首先,收得呢封信嘅人,即係代表其資料未有更改,封信即係垃圾。其次,若地址有所更改但未曾通知運輸署嘅人,根本唔可能收到呢封信,咁呢啲信又自動變成垃圾。
唔知運輸處是否向全港所有駕駛執照持有人/登記車主發出同樣信件。如果係,真係好想知由運輸處邊條友諗出嚟。呢個行動既浪費資源(即信封、信紙及加重郵政署工作),又未能達到封信嘅目的(即地址有所更改但未曾通知運輸署嘅人立刻更新資料),咁究竟做嚟做乜?

2009/5/25

Habit and Desire

This idea of separating desire from its source came to me last week. I think it is interesting if I can develop it into something meaningful or a part of a mind framework. I have yet to describe what I understand what a habit is.
What do I know about a habit? I have associated that a habit is a form of behavior that we allow ourselves to sink into. Once sunk, we will take great effort and time to pull out of it.What do I know about a habit? I have associated that a habit is a form of behavior that we allow ourselves to sink into. Once sunk, we will take great effort and time to pull out of it. I read from somewhere that it usually takes 21 days for a habit to form. I would say for an unnatural thing to do it will take 21 days for us to sink 'comfortably' into doing this unnatural thing with minimal awareness (but never zero awareness). Habits can be productive or non-productive, meaningful or meaningless. We are all animals of habits and bounded by them. We accumulate them every day so we get our daily routines moving without much active mental efforts. Habit is the kind of things that we get through every single day. We form habits because of our laziness, the need to be efficient and be socially acceptable. Habit is important and no one could live without one. While some basic habits are totally inevitable, some are culturally and bound and related, and the remaining ones seem to be free for us to choose from. It is the matter of the individual awareness of the habit forming and changing. While some of the habits are formed with little awareness as we are doing this somewhat routinely, some others are simply difficult to form as there are always reluctance and resistance.
So wha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esire and habit? I have a speculation here. As we move along everyday mostly in the form of habits, most of our desires must be arisen from those habits. At least I would expect our daily desires come from the habits themselves. I know they are not precise statements about habit and desire but I can argue that they are loosely and yet closely related. I will further develop further and provide examples but right now I will have to term that kind of desire a 'habitual desire'. The other two desires are 'biological' desire and then the similarly important kind of desire called 'curiosity-induced' desire. Our materialistic desire, therefore will fall into both habitual and the curiosity desires. How do we distinguish both clearly without contemplating their underlying differences? I will try to give a few examples to give the three kinds of desire a clear distinction. Food, for example, is an object to meet our biological desire, especially when we are hungry. And yet a desire for food while we are not hungry and yet at a regular and defined time period can be called a habitual desire. At this moment we are not yet hungry and yet we will get our meal. If we don't, we get restless despite the fact we are not hungry. Our desire for elegantly prepared, somewhat rare, exotic or perceivably extremely delicious food items reveals our curiosity. Obviously this desire is above both our biological and habitual needs. Even though they are always mixed together, at times it is hard to tell which is which until we look deeper or reflect quietly.

2009/5/19

閣下準備好未?


自2003年股市谷底反彈以來,記憶所及美債1年期對30年期的孳息息差從未試過超越3厘,但上週五這"從未試過的數字係3.74厘。在1月25日大家似乎都忽略了此一盛況,當時的投資氣氛異常惡劣,投資者都一窩峰將資金湧到美國國債上,其後各大金融機構幫手煽風點火,投資債市一度成為市場亮點。
投資設忌跟風,通常市場亮點都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你都睇到美債孳息息差開始拉闊,閣下要做的不是跟風投資債券,而是一邊賣出低風險資產,一邊買入早被市場遺忘的投資工具。
1月份時美債孳息息差拉闊的幾個可能性,3個月後有幾點是更肯定的:
1. 市場預期長期通脹"好大"機會到來,通脹預期在長債孳息中被反映出來,短期通縮長期通脹的看法被進一步證實。
2. 市場上借長錢的成本越來越高,最終必影響到各個貸款層面,但對投資者而言,加息並不一定是壞消息,只要加息的出發點是預期通脹將會進一步上升。
3. 銀行的財資收益"不但"不會如如外間所想的大幅減少,這方面的收入更像是政府對金融機構的無償補貼,好過去搶。
4. 長息升與美國長債違約風險上升的關係不大,趨勢反映預期通脹居多。
最後補上一點,美元跌並不代表美元系統崩潰,美元跌亦不代表投資者會有所損失,相反,美元對一籃子貨幣下跌對早前因美元升勢過急而影響到資產負債表的個別企業帶來重大利多。長債上升、通脹到來、美元下跌為投資者帶來一定啟示,又是比市場行先一步的時候了,閣下準備好未?

有一段時間無正面評論匯控,不是因為對匯控失去信心,而是早前覺得市場已失去理智,再公開分享太多數據上的分析好像已失去意義。事實上匯控2008年全年業績的評論的三篇文章早已寫好。匯控自三月份公布2008年全年業績至今,期間有關匯控的評論多屬事後孔明之流,不值一提。不過在過去一星期,兩則有關匯控的新聞引起了的關注。第一則新聞有關中英兩國同意讓雙方企業在對方的股票市場上市,另一則是中國容許港資銀行只要在廣東省成立一間分行,往後就可以在全省開立資本要求較低的支行,兩則新聞都對匯控落戶中國有舉足較重的作用。先談上市,唔少人認為就算能在上海上市,對匯控整體盈利的影響有限,但卻認為若最終匯控真的能在2009年或2010年初在上海上市,對匯控的中國業務有深遠影響。除了是商譽上的提升外,在上海上市籌集的是人民幣,匯控集資所得對其擴展中國業務可收"借東風"之效。此外,中國讓港資銀行在廣東省加速開設分行,亦大大有利於匯控發展中國業務。匯豐銀行在港龐大的客戶群大都在廣東省有營運業務,若匯控能把握今次機會,加速在廣東省設立支行,再加上香港有望成為首個人民幣境外結算中心,對匯控發展中國業務、吸納人民幣存款都屬重大利多。以上所提到的都不是天跌下來的財富,也不會一兩年內能見大成,上述各種機遇都要匯控的管理層逐一去把握,但觀乎匯控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對發展中國業務所許下的承諾,對中國政府"效忠"的札實程度,有理由相信匯控會成為外資發展中國業務的大贏家。

2009/5/9

經濟仍嚴峻 籲投資小心風險

經濟仍嚴峻 籲投資小心風險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近期資金湧入本港,令下周一銀行體系結餘增至2110億港元。相對外圍經濟,香港有祖國作為後盾,經濟前境良好,所以吸引外資流入。而外資流入會影響香港的資產價格及股市,不過,現時本港經濟環境仍然嚴峻,呼籲投資者作出投資前,要了解經濟形勢,做好風險管理。
美國銀行壓力測試結果,19家接受測試銀行,有10家需要增資,其中3家銀行在本港設有分行,其中一間更設有分支機構,他認為,增加資本是好事,美銀行業增加資本,將資本充足率提升,亦會令在香港的分行受惠,增強對本港客戶及存戶的保障。任總稱,本港銀行的壓力測試是常規工作,並不時就突發事件更新壓力測試,他透露因應新型流感疫情,最近亦進行銀行壓力測試,以亞洲金融風暴加上沙士時的情況作為系數,測試反映本港銀行體系健全,資本充足本率接近12%,他對本港銀行體系有信心。
提到歐洲央行昨減息0.25厘,同時宣佈擴大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購入證券的規模增加到600億歐羅,任總稱是新的方向,歐洲央行的新舉動,顯示市場仍然非正常運作,美國及歐洲都有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反映歐美各地經濟仍然嚴峻,而歐洲減息後,歐羅仍然很強,呼籲投資者留意滙率波動會非常高,投資時要小心。

曹仁超:2010起A股牛 避開三大命苦行業股票
投資之道暗合太極圖——盛極而衰,衰極而盛。「港股明燈」曹仁超深諳此道,把近40年來的致富之道一字以蔽之:「勢」,正是因為成功禦「勢」,他在香港打下了2億港元財富。「其中85%是我炒股賺來的。」4月23日上午,在北京麗晶酒店接受採訪時老曹對《紅週刊》記者說。那麼,現在股市之「勢」運行到哪個階段?
  A股走W,小牛可能被殺掉
  《紅週刊》:美股和港股已經進入了熊市二期,您判斷A股目前處於什麼階段?
  老曹:上證綜指剛上穿了年線,按照這個理論A股牛市已經開始了。但是在港股和美股都還在熊市二期時,A股可不可以進入到牛市一期呢?我很懷疑。可能A股這波反彈行情只是「走勢陷阱」,因為它是在中國政府4萬億的政策刺激下出現的。我擔心兩件事:一是如果A股市場很強,那麼可以拉起香港乃至美國市場;二是糟糕的香港和美國市場將A股市場的估值再拉下來。  A股是否會與港股、美股分道揚鑣?現在看來,美國和香港經濟短期內不可能回升,僅有中國內地經濟回暖,也不可能支撐A股進入真正的牛市。最後的結果可能是,A股這個小牛很輕易地就被美股和港股殺掉了。如果我的推測正確的話,那麼A股市場的走勢不是V形而是W形,2008年四季度已經有了第一個底,我想另一個底就在今年秋天。
  《紅週刊》:如果是這樣的話,投資者應該採取怎樣的操作策略?
  老曹:「half-glass water」,現在A股投資者面對的就是半杯開水,情況好不到哪裡也壞不到哪裡。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buy after dip, sell after peak」(跌了就買,漲了就賣)。這僅是一個交易機會,要不停地買進來賣出去。你可用W形思路去操作股票,如果在去年四季度買入的話,你不妨在今年4-5月份賣出,到今年秋天可以再買進來。市場會提供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因為中國經濟在全世界是好的,我相信今年秋天的第二個底部不會低於2008年11月。
  《紅週刊》:您在《論勢》中說,2010年10月前中國將迎來下一個牛市,依據是什麼?
  老曹:美國牛市經歷了百年繁榮後盛極而衰,而中國剛好相反,還是一個小BB,有錢的人剛剛跑步進入股市,把市場PE推高到了70多倍,這種瘋狂的大牛市是任何股市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就像人年輕的時候,很亂很天真很瘋狂。A股剛剛經歷了一個少年張狂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指數圖形類似於1973年的港股,1929年的美股,我一點都不陌生。不過經過這次瘋狂後,從今年開始A股將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市場。  判斷熊市在明年10月前結束,是因為據我的經驗,每個市場熊市一般不超過3年,香港在1974年時大約經歷了12個月的熊市,美國1929年股災時經歷了28個月熊市。如果按這樣算的話,A股熊市則很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前結束。

  太陽升起在中國

  《紅週刊》:「有智慧不如趁勢」濃縮了您40年的投資智慧,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勢」?
  老曹:「勢」是大氣候,它不以人的主觀願望而改變。如果大氣候向淡的話,不論你多麼努力都難以改變命運,但是當大氣候向好的時候,你就是不努力都可以賺錢。有人對我說曹先生,你很發達是因為你很聰明,錯了!1967年我剛出來工作,香港經濟形勢很差,但是我趕上了之後30年的繁榮期,你就是瞎子也都可以賺到錢(老曹微閉雙眼笑著說)。但是如果你1997年後工作,剛好趕上金融危機再怎麼努力都是負資產,當你剛擺脫負資產時,雷曼兄弟又來了!大趨勢對香港人都是不利的。
  而從1978到2007年,中國經濟「砰」的爆炸了!大陸不管炒股還是做生意只要奮鬥都能賺錢。即使2008年股市大跌,放在長遠的時間背景來看中國經濟還是非常好的,A股也將進入一個穩定的市場,不會再跌的嚇死人了。所以我要向全世界通告:if you want to make money ,please come to china, go east !
  太陽已經在東方升起來了!所有投資中國的人可能眼前吃虧,因為A股目前還看不到底部,但是從20~25年來看,當下投資的每一塊錢在未來都會double,我有錢,我一定會投在你身上,因為你(記者)很年輕,未來賺的錢一定比現在多,但是就不要投資在我身上,我今年60歲了,30年後我90歲了,投資在我身上錢可能會輸光。
  《紅週刊》:但是就現在經濟情況看,大家覺得日子很難捱。
  老曹:中國經濟正在痛苦轉型。工業追逐的是「三低一高」,即土地成本低、工資低、稅收低,流動人口高,30年後,這些因素慢慢地都消失了,你還想要點兒優惠?政府會說,先搞環保再說!工業生存的整個環境都改變了,很多企業都跑到印度等更有優勢的國家,就像1980年時香港工業向珠三角轉移那樣。
  但是賺了30年的錢後,內地的港口、金融、物流等服務業慢慢開啟了,上海、深圳的港口收費比香港便宜,搶走了香港、台灣、韓國的生意。不過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還是不能彌補工業快速下跌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工業對GDP的貢獻約在4成,這將很難保證GDP保持從前的高速,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6.1%,我認為裡面還是有水分的,可能裡面有2~3個百分點是政府投資拉動的,GDP由高變低的過程很痛苦,這幾年中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但是將來是好的,關鍵是能不能捱過去。
 避開命苦行業股票
《紅週刊》:以上您都是說大氣候,你也曾經對行業有過分析,看淡農業、零售類股票,還一再提醒投資者不要沾手金融股,原因是?老曹:有些行業注定命苦,有「明星相」的農業企業少得很,我看不到有一個農夫發家致富的。我媽媽家是大地主,但是從5歲開始到20歲嫁到我家,衣服從來都有補丁的,不看好零售股因為門檻太低了,競爭得很厲害,無法長期保持高邊際利潤。只有你的零售店開得好,通過購併將競爭對手統統吃掉,才能做成美國的沃爾瑪。但是今天呢?中國零售業還是群雄割據,還看不出誰最後會勝出。 不讓沾手金融股是就中短線來說的,過去一年來不少國際銀行變成了「殭屍銀行」,政府敲打一下,才跳一跳,使得全球銀行業前景看跌。過去匯豐銀行多好啊,工商銀行(1398)算老幾?金融危機後不同了,匯豐投資美國虧損了,內地銀行上去了!並且今天再買匯豐也失去了前30年那樣的高成長了,而「六行三保」(建設銀行(939)、招商銀行(3968)、工商銀行(1398)、中國銀行(3988)、交通銀行(3328)、中信銀行(998,股吧)、中國人壽(2628)、中國平安(2318)、中國財險(2328)卻提供了同樣的機會,銀行股長線看好,但是短線會很辛苦。
  《紅週刊》:對「3W」(Where、When、What),您已經回答了前兩個W,那麼投資者交易哪只股票呢?再推薦一次吧?
  老曹:我對A股不熟悉很難答覆你,即使是對港股我熟悉的股票也不過50多家。在瞭解行業盛衰週期後,必須學習閱讀上市公司年報,從一個小股東的角度去瞭解上市公司的情況,甚至把自己當成該公司的老闆,去決定到底是該買還是該賣?投資戰,求之於勢
  《紅週刊》:那談談大類資產配置吧,報道說您每月都會買一枚金幣以備不虞。
  老曹:我買金幣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情,已經全部獲利回吐了。我現在不看好黃金,支撐金價的因素有:一是High-inflation(高通脹),二是Emergency Currency(金融危機時發行的支付手段)。這兩樣東西未來很難再發生了:美國的高通脹在上世紀70-80年代結束了,香港也在90年代結束了,而中國通脹2007年結束了。嬰兒潮帶來的消費繁榮過去了,美國人不消費了,而中國人想消費但是沒有錢,所以很難再出現一個極高的通脹率了。
  《紅週刊》:上世紀70年代您投資房地產賺了大錢,現在您怎麼看這個行業?
  老曹:如果沒有高通脹推動,美國房地產增長率為2.5%,你對這個數字滿意的話,就可以買樓或者房地產股做只烏龜,因為這類資產很安全,而且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可以縮頭。如果你中意做烏龜的話,OK,you may do it ,but stupid !(你可以做,但是很笨)內地房地產還獨有城市化這個推動力,所以相對外圍來說,房地產或許還會慢慢上去。
  《紅週刊》:您也用了很多技術指標,最常用的是哪些?
  老曹:我用的最多的技術指標是MACD、RSI、VIX,這些指標告訴我,投資大眾什麼時候瘋狂什麼時候害怕。250天移動均線決定了大趨勢,也很重要。這些指標對整個大趨勢的影響不大,假設你用這些指標分析走熊的日本股市還會犯大錯。
 《紅週刊》:您也看基本分析,兩者怎麼結合起來看?
  老曹: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就像李小龍把詠春拳和西洋拳合用,如果沒有基本分析去配合,你打出來拳很好看,但只是花拳繡腿,因為你身體差嘛!如果我身體好,打出來的拳又好,打你一拳你都要倒三天。很多中小投資者只看技術指標買賣股票往往失敗,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明白大趨勢,也不瞭解買的股票是幹什麼的。這類投資者只能算作玩家,在股市裡玩,是要輸錢的。
  後記:採訪結束後,老曹再三提醒記者要執行止蝕,他1974年在恆指暴跌73%後入場抄底「和記」,虧了80%,只想跳海。後來他總結出「止蝕不止賺,加漲不加跌」,嚴格按照15%止蝕,一直活到了今天,且近40年財富增長了4萬倍。老曹說,「巴菲特搭乘了美國1982年最後一班繁榮號順風車,而現在『雪人』正在融化,他的長期持有策略不適合所有市場,任何時候投資者都應用止蝕保護自己的利益。」
技術分析和基本面, 更要看重【市勢分析】,因為在大漲勢及大跌勢之中,大部份的技術分析指標和基本數據通通失效時,只要按市勢而行。


推薦9本經典投資書籍給大家,慢慢看 :1. 【聪明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 著 (巴菲特的恩師) 簡體版 全書掃瞄PDF檔 : http://www.docin.com/p-5617731.html 英文版 : ttp://www.docin.com/p-5840003.html

2. <<证券分析>> 格雷厄姆 著 (巴菲特的恩師) 簡體版 全書掃瞄PDF檔 : http://www.docin.com/p-5615227.html

3. <<格雷厄姆教你看懂財務報表>> 格雷厄姆 著 (巴菲特的恩師) 簡體版 全書掃瞄PDF檔 : http://www.docin.com/p-5626046.html

4. <<怎样选择成长股>> 費雪 (巴菲特推崇的人) 簡體版 全書掃瞄PDF檔 : http://www.docin.com/p-5777383.html

5.《超级强势股》費雪 簡體版 全書掃瞄PDF檔 : http://www.docin.com/p-5790125.html

6. <<對準未來投資>> -Bull´s Eye Investing (曹仁超所推薦的牛眼投資法 ) 英文版全書掃瞄PDF檔 :http://www.docin.com/p-5833412.html

7. << 中国牛市 >> - 羅傑斯 Jim Rorgers 著 簡體版 全書掃瞄PDF檔 : http://www.docin.com/p-6102967.html

8.【学以致富】彼得林奇 著 簡體版 全書掃瞄PDF檔 : http://www.docin.com/p-5622812.html

9.《平民资本家──市场错价与股市泡沫》林森池 著 繁體港版全書掃瞄PDF檔 : http://www.docin.com/p-13229024.html

2009/4/30

迷你音響組合

看過以上的短片,大家約可猜想到實物的真實大小,這些音箱都是給放在書桌上使用。由於很小巧的關係,不難成為家中的小擺設之用。這對音箱售一千多元人民幣,手功做得不錯,很有Q版玩具的感覺。紅色的這一款音箱,就是他們的最高型號音箱。

2009/4/14

Back to Basic



如果要買入本地銀行,會用以下準則:

1. 2008年的營業收入比2007年的要有顯著增長
2. 2008年的淨息差要夠低
3. 投資相關收入佔費用收入及營業收入要夠少
4. 貸存比率要夠高,同業貸款要夠少
5. 歷史PB要夠低,最好在0.7倍以下
6. 歷史息率要夠高,最好在4.5%以上
咁多要求,市場上有冇選擇呢?
答案是有的!但機會卻一閃即逝.....
投資本地銀行股的首選不是恆生、不是中銀,答案係工銀亞洲!
銀行要Back to Basic,貸款在未來幾年都會是銀行收入的主力,銀行間的同業拆息長期保持低企,使中小型銀行的利息支出大幅減少,若銀行本身持有的貸款主要貸給客戶,息差在2009年的改善幅度可以好驚人,收入的增速將可抵消壞賬上升的幅度。相反,大型銀行因為資金苦無出路,一部分又要在同業拆放收取微不足道的利息,2009年將會處於弱勢。

投資相關收入佔營業收入要盡量少唔需要再詳細解釋,越少越好,中小型銀行本來的投資相關收益本來就唔高,相比起大型銀行投資相關收入佔營業收接近10%,中小型銀行的費用收入下跌幅度將比想像中細。
工銀亞洲2008年的營業收入比2007年增長18.5%,是一眾同業中最好的,歷史股息率有4.84%,貸存比率高達99%,2008年的息差是1.55%,單計淨利息收入一來一回可以好到你唔信,投資相關收益只佔營業收入的3%,2009年完全消失又如何?
在母公司的支持下,工銀亞洲近年接收了不少內地來港的客戶,又積極參與本地的銀團貸款,收入增長在未來幾年將可保持。之前一眾大行輪流唱淡本地銀行股,工銀亞洲以PB 0.7倍大平賣,但市場好聰明,工銀亞洲好快就炒上到PB 0.9倍,如果之後因市況轉壞再度大平賣,大家可以考慮下。若你相信東亞的中國貸款風險不高,東亞會是一眾本地銀行中的次選。
用低於TCE買入一間銀行的股票, 等於以折讓價買入一間現成, 已經營運中的銀行. 以上4間銀行現時股價都低於TCE. 當中, 349工銀亞洲有私有化概念, 2356大新銀行有賣盤概念, 636富邦銀行有兩岸概念. 以股價對TCE折讓率計, 大新, 富邦都好抵買, 相信1,2年內折讓率會收窄, 甚至出現溢價.

2009/4/9

何必浪費精神!

短線股票升跌的定律好簡單,如果貨多錢少,股價自然下跌,相反,如果錢多貨少,股價自然上升,總括來講,股票升跌主要看熱錢的淨流入或流出。上圖是資金流向股票基金與債券基金的情況,由上年6月開始,大量資金開始流出股票基金,今年一、二月,資金流入債券與現金收入基金開始增加,但到近兩星期情況開始有變,美國聯儲局的量化寛鬆財務政策開始見效,信貸掉期合約(CDS)的按金開始回落,美國財務會計委員會(FASB)又通過了以市價入賬(mark to market)的修訂,令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回升,有利於銀行恢復商業借貸,上星期十年長債息回升到2.91厘,有跡象顯示資金正撤離債市而重臨股市,上星期港元亦顯現強勢,在熱錢回流下,短期內港股只會升多跌少。
匯豐的供股已經結束,供了股的小股東們今天可以收到股票,在收到匯豐供股權的一星期,有人在十二蚊已經手快快沽掉供股權,如果什麼都不做而自動放棄供股的小股東,匯豐已經成功幫你在51個幾包銷供股,那就是說,不供股的小股東可以獲得廿幾蚊一股的供股權收入。
美國財政部決定擴大拯救問題資產計畫的資金範圍,援助有問題的人壽保險公司,相信數天內將有正式公佈。很多保險公司在購入如按揭抵押貸款等投資產品上蒙受很大損失。這些財政問題導致一連串被評級機構調低投資評級的事件,從而令部份保險商難以籌集資金。
有問題的保險公司如Hartford Financial Services、Genworth Financial 和Lincoln National,業務主要在美國市場。它們的股價在今年已下挫超過40%。
美國證券監管人員建議修改限制沽空條例 (uptick rule),令投資者更加難以沽空股票。假如建議獲得通過,新條例將應用於所有股票。諮詢期估計為2 個月。
自問非擁有中短線炒作而又能長期賺錢的技術及才幹;現時於未來經濟環境仍不明朗下股市波動,亦非中短線炒作容易賺錢之時;而中短線炒作是需時留意股市變化;再加上大部分股票的股價仍處低位;所以現時的投資以3至5年為目標投資時間,希望到時投資組合的價值能比現值增加100%至150%。
經濟何時復甦,可謂眾說紛云。經濟未復甦,甚至未見底,卻不代表股市需繼續下跌,因為股市價值的形成,包括公司本身的價值、行業價值、業務所處地區價值、市場資金的取向、市場預期、股票和其他投資工具存在對資金的競爭、通脹預期等等。所以看淡經濟,不一定要看淡股市,因為股市有可能已反映了比現時更差的情况。

就算股市真的未見底,又有誰估到幾時見底,假設恒指跌至8,000時,投資氣氛一定很差,到時又有幾多人敢買?
所以我訂下了買貨時間表,以長線為目標,假設3年經濟回復正常並在迎接未來的另一個大牛市,估出股票在那個時候應值的股價,對照現時的股價、股票的質素及買入此股票的風險,若附合目標回報便可考慮買入。
假設3年後恒指復見25,000,以現時14,500計,3年回報達73%,即每年複式回報20%。假設經濟更差,要到5年後恒指才見25,000,每年複式回報也有11%,亦算不過不失。若個別股票預期回報未達此數,那買入盈富基金(2800)或國企指數ETF(2828)算了!
當然,若要達到筆者目標於3至5年達到100%至150%的目標,便需買入比盈富基金(2800)或國企指數ETF(2828)更高風險的股票,以達到更佳回報。我現在正努力進行這個選股工作。
許多人都不明白中人壽的估值為何長期偏高,如果中人壽十年後內涵值達八十元人民幣,再加上十年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兩倍以上,那麼現在中人壽的估值實在非常便宜,相反,AIG現價 P/B = 0.06,原來才是價值陷阱,如果未來AIG在地球上消失,你無論在任何價格買入都會輸掉所有本金,要長線投資的回報理想,些微的估值高低並不重要,最重要是選對優質股票作長期買入與持有。

2009/4/3

禮儀師の奏鳴曲 (Departures)

看過這齣戲後,才明白它何以成為首齣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電影,因為它確實精彩。先談劇本,故事其實很簡單,卻在簡單的脈絡中,寫出了生命的積極與無奈,每個人物的設定都深具血肉得就像身邊人,日本人或熟悉日本文化的朋友,會更能感受那份切身的共鳴。電影對死亡與人對死亡之禁忌的探討,含蓄而深入,導演多次以大自然的生物與境象去比喻生死,更是功力的表現。演員方面,本木雅弘從眉毛到手指都在演戲,將角色的內心呈現得極細致,勇奪亞洲影帝是當之無愧。電影在片末部份重演一次納棺的過程,更是劃龍點睛,令電影更具大片風範。

本片有三點連貫點我覺得是導演特別帶給觀眾的,第一是對已逝世親人思念的那份情,第二是夫妻之間互愛互信的那份感情,第三就是父子情,雖然主角年少時給父親拋棄。但面對已逝世的父親,主角反思到這份父子的感情,無論在過去或現在,是誰對是誰錯也好都是存在的。另一讚是將日本的地道殯儀文化拍攝入電影入面,在電影可看得出日本人十分尊重已過身的親人、連清潔遺體、上妝、入棺都要在自己家中進行,仲要宴請埋各方親友在殯儀師處理時作觀看。

另一個我覺得值得要讚既,係大悟面對朋友、妻子、大眾對佢工作既不認同,用什麼態度面對。我覺得有時最不懂尊重自己既人,並非別人,而是自己。有些人認為自己做既工作社會地位低、搵得錢少之類,經常埋怨,甚至不尊重自己既工作,馬馬虎虎,惡性循環。
只要你尊重自己,認同自己做既野,在當中找出意義,其他人最後一定會認同你,好似戲中大悟最後被朋友、妻子肯定一樣。

What I loved most: The departure ceremonies

Its a very typical Japanese film and I meant it in a nice way. Good details, acting, an "unusual" tradition (stone letters), couple of lessons in life, a dash of bodily humor, a nice story to tug at the heartstrings and finally an equally effective soundtrack to release the floodgates - everything that you will expect to come out from a nice traditional Japanese film. You really have to hand it to the Japanese for making the most morbid of profession look so graceful and salute them for their dedication to their profession. Although you could have guessed the ending halfway through the film, you will probably smile and forgive the cliches seeing that so much effort has been put in to deliver a nice human tale. I won't be surprised if this movie sparks off a little craze of people looking for pebbles and exchanging it with one another. Overall, a nice heartwarming story .

A lot of people think that handling dead people are such a dirty job. But this movie will change your view forever. Okuribito shows that no matter how dirty a job is, if it's done with patience, passion and heart it will be something that you'll never forget in your life and even fix bad relationship with anyone else. Although the pace of the movie is a bit slow (it's 130 minutes), the score of the movie is wonderful enough to keep us enjoying the film and the Japanese ritual is just simply breath-taking. This movie won't only make you learn the Japanese culture but also make you learn that any jobs, no matter how dirty it is, can be done if you put great efforts into it. A wonderful movie, simply magical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plot is actually quite simple. No wonder it won the Oscar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2009/3/31

2009 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

If the 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 were a UFC fight, the match could have been called after the second hole on Sunday. After just two holes on Sunday, Tiger Woods erased Sean O'Hair's 5-shot lead to a 2-shot lead. By then, Tiger had his foot on O'Hair's throat and never let up. By then, I predicted on Twitter that the match was over -- even though there was 4 hours and 16 holes left to play. The look on O'Hair's shaken, tense face said it all: he was another dead man golfing against Tiger Woods, with 16 holes left to play. Inevitable. But we all knew the ending (and if you didn't, you don't know Tiger Woods). It's the same ending we've seen Tiger pull against Phil, Ernie, Vijay, Weir, Goosen, Dimarco, Rocco, Sergio, Love III, Bob May, Monty, Olazabal, Duval, Norman, Appleby, and just about everyone final round opponent Tiger has faced (except Hal Sutton "be the right club"). It was the same ending Tiger pulled off as an amateur in 1996 at Pumpkin Ridge, coming back from 5-holes down to beat Steve Scott. But no matter how much we've witnessed Tiger Woods beat his opponents, it never gets old. Sunday's match-winning putt at Bay Hill (a repeat from last year) was just another virtuoso performance by a golf genius. We are lucky to behold Tiger's mastery.

2009/3/30

如何控制個人的負債及投資策略?

大家若對自己中短線投資充滿信心,便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但應先回顧一下過往數年的投資於金融海嘯後,回報仍理想嗎?若答案是否定的話,請自省及更改一下投資方法及心態,不然歷史只會重演,只是時間問題。
自問不善中短線投資,而不善中短線投資者去作中短線投資,只會在如1997、1999至2000及2006至2007這些牛二牛三市况才賺到錢,但現時大家正在討論的是熊二還是牛一。
現在要投資,最理想還是Buy and Hold。但香港股市會否像日本一沉不起,越Hold得久,越蝕得多?匯豐已令人怕怕,還有股票值得Buy and Hold?
若果大家真的非常擔心,便不好太貪心,放錢於銀行做定期算了。若一半擔心,便可嘗試投入一半資金;若全不擔心,便可嘗試投入全部資金。不過,經濟前景不明朗下,大家最好預留一筆錢足夠基本生活需要,剩餘的才作上述用來投資的「資金」。
以恒指作指標,估計未來半年可能有以下發展境况(機會率)
(1) 升破18,000,上試26,000甚至30,000 (5%,投資市場,凡事皆有可能!)
(2) 升破15,000,向18,000進發(25%)
(3) 主力於12,000及15,500間徘徊(或會下試10,500)(55%)
(4) 跌破10,500,向8,000進發(10%)
(5) 跌破8,000,下試3,200,即從高位下跌90% (5%,投資市場,凡事皆有可能!)
所以,我的策略會於(2)及(3)之間,於適當價位作為期3至5年的長線儲貨,若中短線升至理想高位,或作部分減持,待低位時再補貨。於中短線,不求跑贏大市,因要把握每個升跌浪高沽低買,着實困難。於為期3至5年的長線,目標當然是跑贏大市,還要越多越好。所持股票以ETF為主,要跑贏大市,便要將ETF換入現時被大幅低估的優質股票,我正為此努力。
港股經歷了17個月熊市,恆指跌幅達六成以上,個市跌到咁殘,阿水都識得入市買優質便宜股賺一筆,可惜大多數中產人士月入豐厚,都沒有多餘現金進行投資,他們通常是走進了高收入與高負債的困局而不自知。個人的負債有許多種類,其中包括樓房按揭、汽車貸款、信用卡還款、稅務借貸、學生借貸、私人借貸等等,就算你月入數萬,以上的借貸還款與利息支出,隨時吃掉你所有收入,沒有多餘的現金作投資,個人財務自由的願望只是空想。
所以為了早點實現財務自由,必需要增加自身的現金流,減債是增加個人現金流的第一步。在個人債務中,最重利息的債務要算是信用卡還款,卡數年息可以高達二、三十厘,自身減債的第一步就是還清卡數與停止碌爆卡。再來就是樓房按揭,我認為如果是自住樓房,接揭貸款是良性債務,因為自住樓房的按揭供款與利息可以抵銷租樓的金額,住宿費用是日常必要的支出,而且按揭利率又比其他借貸利率為低,只要是自住樓房,供款佔收入五成以下可以接受。買汽車或其他奢侈品的貸款最無謂,如果你負擔得來,就一次過付款,千萬不要為一時之快而增加自己的債務,其餘的債務如學生貸款、私人貸款、稅務貸款等亦應該適可而止,減輕個人債務就是達致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只要有穩定的工作提供足夠的投資本錢,而且從投資中賺取現金流,這是十分重要,用現金流去再投資.如果你本身的工資收入不高,真是一個大問題,先提高你的入息,用時間慢慢去儲子彈,小心投資.而且,小心控制你的支出 (我認為非常重要),認清什麼是可以提供現金流的費用,什麼是無為的支出,幾年努力就會見到成果.
人追求不就是三餐一宿.一個自置物業及一年10萬的被動現金流已經足夠.不過,人是貪得無厭的.有了一百萬,便要一千萬,有了一千萬,便要一億.追求財務自由之餘, 亦要學習簡樸生活.

2009/3/29

CDS信用違約掉期


想講CDS, 事緣前一排睇到有言論認為市場金額高達62萬億美元的信用違約掉期(CDS), 會是引發金融海嘯第2波的炸彈. 我認為CDS固然是金融市場一個不穩定且具風險的因素, 但威力卻被誇大或高估了, 因為有相當部分的金額會被互相抵消. 另外, 即使某公司的帳目上有CDS持倉, 要承受的風險未必如表面看到的那麼嚴重.

我嘗試舉個例子去說明. 某公司帳目上有名義金額(Notional Amount)200億元的CDS合約, 其中買入面值100億元的4年期受保資產是XYZ銀行債券的信用保障, 買入價是150點子, 表示每年需要付出保費 1.5億元.

另外, 賣出面值100億元的3年期, 受保資產同樣是XYZ銀行債券的信用保障, 賣出價是200點子, 表示每年可以收取保費2億元.

如果頭3年之內, XYZ銀行發生信用違約事件, 由於該公司買入的保障與賣出的保障可以互相抵消, 因此該公司沒有損失之餘還可以賺取保費差額, 每年0.5億元.

如果3年期滿後, XYZ銀行沒有發生信用違約事件, 那麼該公司3年來共賺取1.5億元保費, 剛好足夠支付第4年的保費. 換句話說, 該公司得到一個零成本的機會, 去賭XYZ銀行會否在第4年發生信用違約事件. 一旦於第4年任何時間內XYZ銀行真的發生信用違約事件, 該公司將可以賺取用以下方程式計算出來的利潤

利潤 = 100億元 x (1- 剩餘價值率)

假設剩餘價值率(Recovery rate) 是 44%, 那麼利潤高達56億元, 如果信用違約事件不是發生在第4年未期, 則不用支付全數1.5億元保費, 剩餘的保費還可以計入利潤之內.

如果4年後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那麼該公司不會有任何得益, 當然, 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以上的例子, 該公司要承受的風險只限於交易對手風險, 但這屬於另一個討論的話題. 但無論如何, 可以說明即使某公司的帳面上有價值200億元的CDS合約, 要承受的風險未必如表面睇到的那麼高.
其實各國政府拯救銀行業的措施, 招式變化離不開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中下手.

(1) 收購有毒資產, 向銀行的客戶貸款或者證券化資產提供損失包底擔保, 是從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Assets)方面下手.

(2) 向貨幣市場注入流動性, 利用貼現窗機制向銀行提供抵押貸款, 為銀行的客戶存款提供百分百保障, 為銀行同業拆借提供擔保, 是從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Liabilities)方面下手.

(3) 政府直接注資銀行換取優先股(Preferred stock)或者普通股(Common stock), 是從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益(Equity)方面下手.

銀行業是高槓桿而又受巴塞爾資本協定規限的經營模式. 以監管機構對銀行一級資本充足比率(Tier 1 capital ratio) 8%要求為例, 銀行需要80億元的一級資本才可以維持1,000億元的風險資產. 假如銀行因為手上的不良資產減值損失10億元, 一級資本因而下跌至 70億元, 為了維持8%一級資本充足比率的要求, 銀行可以尋求注資 10億元補充資本, 或者出售125億元的資產. 以另一個角度, 如果政府以注資的方案拯救銀行, 只需付出10億元, 如果以收購不良資產的方法, 即使以半價計算, 也要付出62.5億元. 當中的奧妙(Magic)就是注資銀行的資本金具有槓桿效應, 所謂的"四兩撥千斤".
雖然注資銀行的資本金具有槓桿效應, 能夠補充一級資本, 但解決不了有毒資產的問題, 因為有毒資產仍然留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 收購有毒資產, 從銀行資產負債表中永遠撇除掉, 才是(乾靜)的做法. 但收購有毒資產並不容易, 如何定價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另外, 涉及的資金龐大也是另一難題.
各大銀行的財資部門(treasury department), 尤其是擁有龐大客戶存款的銀行, 例如匯豐和JPMorgan, 有唔少資金需要投資賺取收益. 不過, 相對國債的超低收益率, 一些由歐美政府擔保的銀行債券更具吸引力, 因為銀行債券的利率比國債高好多, 但其實擔保人卻是相同.

目前的銀行業並非全是負面, 政府救市造就一些資本實力雄厚的銀行賺錢的機會, 就以呢d由歐美銀行發行的債券來講, 絕對係風險低(因為受政府擔保), 但收益高, 因為是企業債券, 而且流動性高, 很容易買賣. 就睇你間銀行是需要資金(發債人), 還是大把資金(債券購買者).

根據報導, 自11月以來共有4,000億美元的銀行債券出售, 預期今年再有6,000億美元, 估計當中30%的買家是銀行, 而匯豐和JPMorgan是主要的買家.

2009/3/24

the best commercial ever ( very funny )

TO WHOM IT MAY CONCERN
Do you smell egg salad ?..... They're calling back.

2009/3/23

失望基金

最近同球友醫生K打球,其間球友K全程苦口苦面。記得早前有報道話因金融海嘯關係,好多市民由本來睇私家醫生轉為睇政府醫生。我起初以為佢醫務所生意受到影響,所以心情唔多靚。誰不知球友醫生K話佢間醫務所生意不知幾咁好,呢排患上傷風感冒嘅病人幾乎多到睇都睇唔晒。當然打蛇隨棍上,問佢老哥既然醫務所生意咁好,何解仍愁眉苦臉。
嘩!點知球友醫生K話唔問就由自可,講起就把幾火。原來佢最近怒斬4份已供近10年的基金,損失非常慘重,仲話呢世都唔會再買基金咁話。醫生K話當年本住幫朋友,就幫襯朋友工作間基金公司。朋友教佢要分散風險,所以幫醫生K安排咗4份涉及唔同市場的基金,且一供就差不多近10年。
醫生K話近年收到的年結單,4份基金都顯示有錢賺。誰不知最近收到新一份年結單,一望之下心都實晒,4份基金通通蝕到入肉。即打電話俾朋友細問目前剩番幾多,朋友計一計答蝕咗近四成。醫生K話想全部贖回,點知朋友話佢啲基金要供至55歲退休,提早贖回要扣近一成作手續費。醫生K一怒之下,即全部贖回,最後埋單蝕近五成。
一向唔贊成啲朋友走去買基金,不論一次過供款及儲蓄成分供款的基金。原因係基金收費又高又複雜,基金資產本身透明度又極低,贖回時又要再蝕差價,贖回日又唔到你揀。但供了又真像泥牛入海...sigh...
我不贊成買入任何基金,主要原因係一般投資者買入基金嗰一刻,大多數依賴基金中介人的推介,鮮有自行對同類型的基金作出比較。而注意力一般都放在該基金過去的表現,絕少有心機去理會基金繁複的收費。
試想像一下,若您上年中去買基金,中介人給您看各類基金07年的表現,有哪一個基金表現會差。再者,基金中介人在推介各類基金給您時,其首要考慮未必是該基金是否適合其客戶,反觀,賣出哪一類基金給客戶能為其賺取最多佣金,才是其首要任務。
第二,好多買基金的投資者,以為買基金的風險比直接在市場買入股票低,且基金價格的波動性亦較細。但實情係大部分基金表現,好多時都跑輸大市。即升市時升幅不及相關市場的平均升幅,但跌市時跌幅又比相關市場的平均跌幅大。更要命的是不論基金表現嚴重跑輸大市,基金管理人每年收取的管理人酬金一樣咁多。另一個令我唔會買基金的原因,係大部分基金受其章程所限,基金持有的現金水平不能超過整體資產的某個百分比。即係話無論基金經理眼光如何獨到,明知股災明天出現,亦不能將基金資產全數變現,為基金持有人避險。
相對地,基金持有人即使明知股災明天出現,亦了解到基金經理不大可能為自己避險,最後仍要因為基金贖回需時,眼白白睇住基金資產大跌。先不計贖回時被扣的特高手續費,好多基金可能每月只有一日定為基金贖回日。
睇D開心短片...
Learn English commercia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T86iWiH2mI&feature=player_embedded
Cheer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OWFIbz9iAM&feature=player_embedded

2009/3/20

The Search for the Perfect Golf Club


《追尋完美球桿》揭發球具商背後的不為人知秘密、一貫的謊言與行銷手法,讓球友沉迷於一味追求新球桿,以為最新的球桿就是最好、最遠,不斷的讓消費者掏錢,達成賺錢的目的。
作者以他的專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球友了解自己該如何挑選適合的球桿,球友們可以更聰明的消費,輕鬆享受高爾夫的樂趣。閱讀完《追尋完美球桿》,您可以省下的 $$,將是本書書價的百倍,甚至是千倍!

追尋完美球桿作者﹕Tom Wishon & Tom Grundner

一定要讀的前言,有關人性!
本書的前言 – 這本書講的是高爾夫球球桿。它是第一本為一般球友所寫的書,詳細地解釋球桿的製作和運用。
本書探討兩個很實際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的總和將嚴重影響打球的水準,甚至會影響高爾夫球運動的進行。在這前言裡,我先稍做解釋,讓讀者大概了解本書的主題。
第一個問題來自於打球的人。一般球友對球桿的了解有限,他們對球桿的認知大都來自高爾夫球廣告和電視上的商品介紹。高爾夫球本身就已經是個很困難的運動,再加上有限的知識,導致幾百萬人所使用的球桿根本不符合自身的需求。不合適的球具當然會使你打起球來有挫折感,也會讓你的球技永遠停留在某個「瓶頸」而無法進步。如果你不相信有「瓶頸」這回事,你可以在週末假日到練習場去看看。各種體型、年齡、性別的人在那裡揮桿。有幾球打得很漂亮,有些還好,然而大部分都很糟糕,有些球甚至稱得上恐怖,可能會打到周遭的人或物。尤其注意那些用木桿揮桿的人。如果你看到十個人裡面有兩三人能夠持續把球打得又直又有漂亮的弧度,那你今天算是運氣好。我可不是說球一定要落在三百碼的正中央。我是指球飛得夠高夠直,落在合理的距離,並且在正中央左右二十碼的範圍內。現在,再回想一下你在練習場裡看到些什麼。
我們現在先不談高爾夫球,說說別的產品吧!一般的消費者如果買了某個產品回家,而這個產品很不好用,每十次裡面只有兩三次能發揮適當效能,你說你會不會很火?在一般的行業裡,生產這個產品的公司可能馬上就會關門大吉了。但是在高爾夫這個行業裡,這個情形卻不會發生。當我們球打得不好的時候,我們通常不會怪球桿不好,反而會互相眨個眼,感嘆地說:「嗯,這個運動還真難!」
為什麼?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打了很多年的球,然而期望和結果之間仍然有很大的落差?我認為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是,我們國家的人都是運動白癡。但是,這又沒道理,因為很多球友在別的運動項目上都有不錯的表現。如果某人在高中時,投籃命中率經常保持在六成或是打擊率在三成左右,他不可能突然手眼的協調變得這麼差,以至於高爾夫球打得這麼不穩定。我看過一些職業籃球和足球明星打高爾夫球,我當然知道他們很有運動細胞,不過他們拿球桿打球的樣子實在很好笑。
所以,高爾夫球打不好,運動細胞不是唯一的原因。
第二個可能是,球友所用的球具有問題。在所有運動裡面,高爾夫球和球桿算是設計的非常精良。球桿的每一部分和每一吋都有其目的,都有其清楚的原理依據。它是百分之百的工程科學產品。但是,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打起球來,都像是手中拿著樹枝的山頂洞人?我認為,問題的來源之一是大部分人幾乎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的球桿來發揮自己的長處。他們的球桿知識僅限於球具廣告或電視頻道提供的訊息。這些廣告通常沒有騙人,不過它們也沒有把完整的事實講出來。就靠著這些不完整的資訊,消費大眾每年花47億美金買球具,期望用這些「最好的傢伙」來把球打得更好,來享受打球的樂趣。如果你不知道球桿長度、桿面角度、桿身硬度和重量都和你的揮桿方式有密切關聯的話,那麼一支球桿真的就像是原始人手中的樹枝罷了。所以,如果你選球桿的時候,只注意品牌和價格,結果就是,你會站在開球區,手中握著那支鈦合金的樹枝,很怕羞地說:「唉!這個運動還真難!」
射手和箭,哪個重要?OK!我知道你在想什麼:「觀念很新!也可能是真的。不過,誰在乎啊!球桿就是球桿,不都一樣嘛!射箭的重點是弓箭手,而不是箭。高爾夫球打得好不好,跟球桿哪有關聯!」 是嗎?
很多人以為職業高爾夫球員所用的球桿就和我們在一般球具專櫃或零售店買得是一樣的。事實上,職業球員的球桿和你所買的球桿之不同,就好像美國職業改裝車賽的賽車和你家的國民車的不同。所有的職業球員都非常清楚這本書裡所說的是事實。他們都知道,如果用一般球具店裡的現成球桿,根本不可能打出好球。你以為只有職業球員才會去訂做球桿嗎?事實不是這樣。我們換個觀點來看,職業球員技術很好,所以用任何球桿大概都可以打得不錯。然而你卻不行,這個意思是,你反而更需要量身訂做的球桿。你需要特製的球桿來減少職業選手不會犯但你卻會犯的錯誤,並讓你的揮桿發揮到極致。
讓我們搞清楚,我的意思不是說你買到好球桿就等於買到球技。我也不是說,你花了一些錢以後,你這個兩位數差點的人(handicapper)突然就有資格參加明年的美國公開賽。對每一個球友來說,學習和調整正確的揮桿基本動作是進步的關鍵。看看你身旁那些很會打球的人。看看那些職業球員。幾乎沒有一個是百分之百自我訓練的。他們每一個人都花了很多時間向專業教練學習正確的技巧,然後花更多的時間練習和修正。買新球桿並不能取代這個學習過程。
然而,不合適的球具,例如不適當的球桿長度、桿面角度、重量,以及平衡,卻很難讓你成為一個好的球員,甚至根本無法打得像個球員。
你要知道,高爾夫球是個困難重重,令人挫折的運動,然而這也是它迷人有趣的地方。但是,就像任何一種運動一樣,當你的技術停滯無法突破,以至於根本贏不了別人的時候,它就變得一點也不迷人,一點也不好玩了。
這種情況就帶來第二個問題。
讓我簡短地說:根據美國高爾夫球基金會(National Golf Foundation)的一個研究報告,每一年大約有三百萬人放棄高爾夫球。調查中說放棄的原因很多,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個運動太難、太令人沮喪。卡拉威高球公司(Callaway Golf)的前任董事長隆卓普(Ron Drapeau)說得最中肯:「高爾夫球太難了,以至於有三分之二的人放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也無法很有自信地打球。」對高爾夫球感到挫折?這是一定的,甚至連世界頂尖的球員都常常會感到挫折。但是,這挫折中有多少是由球具造成的呢?很多人停滯在某個瓶頸,每次打球都好像在當眾丟臉,像一場惡夢。他們認為自己所用的球桿設計既精良又合適(畢竟,他們花了很多錢買這些球桿),因此把罪過全都怪到自己頭上,怪自己無能,最後乾脆放棄高爾夫球。有多少人會去想,這些挫折會不會是球桿造成的?會不會是自己手上那支大頭木桿根本就不適合一般人?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三號或四號鐵桿即便是所謂名師設計,大量生產,然而只是中看不中用?其實這些都不是新聞,只是很少人願意將它公諸於世(直到現在才由我來告訴各位)。我不敢說高爾夫球界裡是不是真有壞蛋,不過確實有很多人在製造問題。我說的是某些人、某些公司、某些組織。然而,他們應該非常清楚,如此一來,他們危害到的不是別人,而是本身的經濟利益。
讓我們來算算看。
如上所述,每年有三百萬人放棄高爾夫球。而且美國高球基金會又說,打球的人平均每年消費九百美金,這是包括球具和打球費用,例如球桿、球、球袋、手套、鞋子和其他的相關花費。三百萬人放棄高球,幾乎等於到手的三十億美金又飛了。三十億!(精準一點的計算應該是2,782,440,000美金。)當然,實際的損失並沒有那麼多,因為總是有新人加入或是舊人回流,不過這些人數很不固定。沒有一個產業能長期經得起這樣的損失而且還能維持健全。因此,我們必須做些努力來挽救它,而且就從現在開始。我花了33年的時間研究球桿的特性和表現。在五百年的高爾夫球歷史裡,我設計的球桿款式可能比任何一位設計師還多,在桿頭設計技術創新方面我擁有44項第一名。我為客戶量身訂做的球桿曾經讓他們贏得職業高球巡迴賽(PGA Tour)和萊德杯(Ryder Cup)的冠軍。我曾經寫過五本和球桿製造以及合適性相關的書,也在高爾夫球雜誌上發表過400篇以上的文章。我從1994年起就是《高爾夫文摘》(Golf Digest)技術顧問團的成員之一;我現在也擔任美國職業高球組織(the PGA of America)網站的技術顧問。
我特別為你寫了這本書,慢慢地告訴你高爾夫球球桿和相關問題,誠心地希望你能耐心閱讀和學習。
如何使用本書當你買球具的時候,商店通常不會提供你任何球具的知識,所以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使用手冊》。這裡,我們要像醫學院一年級的學生一樣來解剖球桿。放輕鬆一點,我沒說要把你變成專業的外科醫師,但是我們至少要知道大腿骨和臀骨是相連的,而且要知道它們如何以及為何相連。
我們要研究桿頭、桿身、握柄,然後解釋如何搭配使用才能打出好球,不論你的技術屬於哪個程度。我們研究幾種比較特別的人:年長者、兒童、女士、殘障者,以及他們的球具應該要有什麼不同。你會學到該如何使用球具,才能成為更好的球員。最後,你得面對自己,依照你的揮桿方式來徹底檢討自己在球具上是否有什麼特別的需求。在研究這些項目的同時,你也會慢慢了解高爾夫球界的一些問題。
我承認,在某些方面我對高爾夫球界和某些企業是嚴苛了一點,因為我認為他們的服務不夠完美。我的批評乃是出於善意,並沒有不尊重的意思,因為我知道他們不是故意的。高爾夫球界的人大部分都像你我一樣,熱愛這個運動,而且都很賣力。問題是,當有些事情本來應該可以做得很好,但結果卻不盡理想時,我自然就要批評一下了。打高爾夫球是一種樂趣。本書的目的是要提供讀者一些方法來排除障礙,以便讓更多的人享受更大的樂趣。
所謂「改良型」球桿我們常常會聽到職業球員們,尤其是稍微年長的職業球員們說,新出品的球具是如何改變他們的賽局,讓他們保持高水準的演出。這可能是真的,不過,這是對他們而言。而這跟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想想看:一般男性球員的桿數是97桿,女性是114桿,平均大約是100桿。只有6%的男人和1%的女人說他們經常低於80桿。所有打高爾夫球的人中,只有0.1%能打出標準桿。好,現在翻開任何一本高球雜誌或打開高球電視頻道,你想想看裡面的高球廣告是針對哪一種人?是你嗎?你的問題是希望能用木桿多打個15碼,或者希望不要把球打到樹林裡。而高球廣告是否針對你的這些問題?
事實上,近年來有90%所謂的改良型球桿,對90%的人來說根本沒有用。然而你卻必須為那些沒有用的部分多花一些錢。
--------------------------------------------------------------------------------
漫長的摸索說到高爾夫這個運動,你可能研究了一輩子的球桿技術種類,卻仍然有很多應知卻不知的。沒錯,大部分的球友都不夠了解球桿的特性。
我並不是要你變成物理學家、冶金專家或專業的球桿製造者。我只是想說,球桿的學問很大,不同的球桿會影響到你的練習和比賽。
舉例來說,如果我來幫你訂做一套球桿,我會設計出 21 種細項來配合你的揮桿方式:每一項都有它獨特的功用,也可以互相搭配。你用不著改變揮桿方式,但是你會發現你擊球的感覺和以前不同了。這 21 個球桿設計的重點,就好像蜘蛛網般的因果關係,要相互完美配合,連超級電腦都做不到。
幸好你不需要知道決定球桿表現的這 21 個重點。因為這些重點,大部分只對球的走向有細微的影響,你不需要那樣的留意。不過,行銷經理們卻非常在意,因為他們希望你買他們的球桿。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告訴你,關於球桿,哪些部分才是真正重要的,而且能讓你把球打的更好。
我們都很清楚現在是高科技時代。不論何時何地,總會有個廣告提醒我們,科技可以改善每一件事,包括高爾夫球桿。運用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確實可以讓現在的球桿比十年前進步許多。
但是,選擇一套新球桿常常令人三心二意,這是因為某些高爾夫球公司為了想做你的生意,就經常愛把高科技掛在嘴邊,至於所謂高科技球桿是否真的能讓球的走向明顯不同,他們自己也不敢確定。
現在請你記住第一個真相:
在設計和製造高爾夫球桿方面,我們能設計出各種球桿的獨特點,而這些獨特點並非一般打球者可以看得出來的。這些獨特點確實存在,有些更能使你的表現得到明顯的改進。
我的目的就是要讓你了解,哪些高爾夫球桿的特點可能可以把你的能力推到最高點,哪些則幾乎不可能。

2009/3/18

Is a joke?

以下是關於以市價入賬(mark to market accounting)的笑話一則,前者是已經技術破產的一眾金融機構如兩房、AIG、花旗、美銀,後者是較穩健的公司如WFC、JPM、匯豐、宏利。
You have two cows.
You write down on a piece of paper that the cows are worth $100 each.
You notice the cows are on fire.
Your paper still says $100.
Fortunately, mark to market has been suspended so you don't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ire.
Your cows are dead from fire.
Your paper still says $100.
Fortunately, mark to market has been suspended so you don't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ad cows.
You notice that you aren't getting as much milk as expected, so you adjust the model and mark the cows down to $98. You are confident, however, that the dislocated stream of milk revenue will quickly revert to expectations.
You need to borrow some money so you ask investors for a loan against the cows. The investors tell you the cows are dead, and you already owe them $200 dollars you borrowed to buy them in the first place. You show them the paper that says the cows are worth $98 each.
They light your paper on fire.
You ask the government to buy the dead cows at $98 each.
The government holds meetings all weekend and finally comes up with a plan to inject $45 dollars into your cattle ranch. In exchange, the government gets a right to milk generated from the cows at some point in the future. It expects you'll buy a new cow with the $45.
You have two dead cows, $45 and $200 in debt to your investors. You have no plans to buy new cows.
That is very entertaining, but here is a more realistic view of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Suppose it is not your cows that catch on fire and die, but your neighbor's cows. Your neighbor tries to sell his dead cows, but no one wants to buy them.
Since you own the same kind of cows,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forces you to value your cows at zero because no one is willing to buy your neighbor's cows. Even though your cows are still alive, still producing milk, and still helping you generate positive cash flows, you have to pretend they are worthless.
This is why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needs to be fixed.

2009/3/16

12 Myths That Could Wreck Your Golf Game

我為了要幫助球友們解決某些問題 :
再查在Tom Wishon 2005年寫了一本書,叫做《追尋完美球桿》。此書出版後,立即受到好評。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一本書像它一樣,用簡單明瞭的文字來向一般球友解釋球桿的原理,如何運用球桿來改善表現,如何選擇球桿,以及一般球友們應該知道的知識。在作者的指導原則裡,最重要的一條是:所有的球友,從初學者到低差點的好手,都能從量身訂做的球桿上得到直接且立即的好處。作者也認為這個部份將是高爾夫球界下一個要努力的大方向。
Tom Wishon是位超過30年經驗的高爾夫球具專家,專精於桿頭設計、桿身設計和分析,以及量身訂製的研究和發展。在高球業界裡,許多技師為職業選手設計桿頭,不過只有他的設計曾經贏得職業高球巡迴賽和萊德杯冠軍。《追尋完美球桿》已經是每一位球友都必須閱讀的書了!Tom Wishon以幽默的文筆把《追尋完美球桿》的重點節錄在這篇 12 Myths That Could Wreck Your Golf Game 裡,好讓大家先睹為快。
我保證,等你讀完這本小冊子後,你會把整本《追尋完美球桿》奉為經典,隨時拿出來參考。
12 Myths That Could Wreck Your Golf Game
作者﹕Tom Wishon & Tom Grundner
現今的高爾夫球運動毫無進展。
每年都有很多人開始學習高爾夫球,同時也有相同的人數放棄小白球。根據調查,放棄高爾夫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挫折感太重”。
因此,知名球桿設計師的湯姆威紳提出了兩個問題:這種挫折感有多少是因為這個運動本身的困難度而產生的?確實,連最優秀的球員也時常對高爾夫球感到挫折。這挫折又有多少是由球具造成的呢?很多人停滯在某個瓶頸,每次打球都好像在當眾丟臉,像做了一場惡夢。他們認為自己所用的球桿設計既精良又合適〈畢竟,他們花了很多錢買這些球桿〉,因此把罪過全都怪到自己頭上,怪自己無能,最後乾脆放棄高爾夫球。
事實上,現在的球桿並沒有打得更遠。這個迷思根本是一種行銷手法。
請讓我解釋給你聽。
決定球距的三個主要因素是:桿頭的桿面角度,桿身的長度,和你的揮桿速度。有一句有關高爾夫球桿的古老名言:桿身長度越長,桿面角度越小,球桿重量越重,桿身硬度越大,這種球桿就越難打。在過去幾年裡,你的揮桿速度也許保持不變,可是球桿的桿面角度和桿身長度卻不同了。
球桿公司為了要告訴大眾他們的球桿可以打得比較遠,每一年都不停地玩弄桿面角度的把戲,也就是說,他們每一年都把桿面角度縮減一點點。結果呢,球袋裡的每一支球桿都至少上升了一號,甚至兩號。你記不記得,當球桿公司在練習場舉辦球桿試打會的時候,你用他們的六號鐵桿打出來的球距都比你自己的五號鐵桿還遠?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吧。那支漂亮的六號鐵桿在幾年前根本就是五號鐵桿,而且也許在十多年前它根本是四號鐵桿!
如果這些改變不會造成壞的結果的話,那麼,這些改變其實還滿有趣的。問題是,現在工廠設計生產的球桿,到了一般球友的手上,根本就不能打;而且還強迫球友們多買幾支完全用不著的球桿。
我還是先講一些故事背景吧。
在球桿設計的領域裡,有一個規則叫做“24/38法則”。它的基本含意是,一般球友不能用桿面角度小於24度或長度大於38英吋的鐵桿。因為這種球桿需要很高的揮桿精確度,然而這不是一般球友能夠輕易做到的。
桿面角度消失症男用木桿和鐵桿的桿面角度進化史 – 業界的平均數字
球 桿 1960/1970 1980 1990早期 1997年以後
〈桿面角度〉
一號鐵桿 17 17 16 16-17
二號鐵桿 20 20 19 18-20
三號鐵桿 24 23 22 20-21
四號鐵桿 28 26 25 23-24
五號鐵桿 32 30 28 26-27
六號鐵桿 36 34 32 30-31
七號鐵桿 38 36 34 35
八號鐵桿 44 42 40 38-40
九號鐵桿 48 46 44 42-44
劈起挖起桿 52 50 48 46-48
沙坑挖起桿 56 56 56 55-56
開球木桿 11 11 10 9-10.5
三號木桿 16 15 15 13-14
五號木桿 22 21 19 17-17
七號木桿 28 27 23 20-21
註:上面的數字顯示這些年來球桿製造商是如何大幅縮小球桿的桿面角度。他們這麼做,就只是為了要宣稱他們的球桿可以打得更遠,吸引大家來買他們的球桿。 幾年前,24/38法則的底線是三號鐵桿,所以當你買一套球桿,它通常包含從三號鐵桿一直到挖起桿,而且每支球桿都能用到。現在呢,由於桿面角度消失症的緣故, 24/38法則的底線落在五號鐵桿上,以至於大多數的球友都無法再使用三號和四號鐵桿了。
三號和四號鐵桿不能用,那該怎麼辦呢?很簡單。球桿公司要你再買三支額外的球桿來彌補他們自己造成的不足。現在,你必須買一種叫做“鐵木桿”的球桿,這種球桿很好打,也被用來取代那兩支大部份球友不能再用的三號和四號鐵桿。還有,鐵桿的桿面角度越來越小,也就造成鐵桿和沙坑挖起桿的桿面角度差距越來越大,因此,你又必須買一支“中繼挖起桿”來填補桿面角度縮水而產生的斷層。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一章的 “桿面角度消失症”和第七章的 “整套球桿搭配和24/38法則”。
開球桿越長,球打得越遠根據我的估計,對大部分的球友來說,球具店裡90%的開球桿都太長了。如果你的開球桿也太長,你就該把它切短一點,然後重新調整揮桿重量。千萬不要不好意思,不要猶豫。我告訴你為什麼:
我們先談球距問題。大部份球友都相信:開球桿越長,打得越遠。其實不然。曾經有人請50位讓差點不同的球友用43到45英吋長的開球桿來做實驗。實驗結果如下,你自己看一看。43英吋和45英吋打出的球距,它們的差別頂多是微不足道的1.5碼而已。再看看它們在精準度上的巨大差別,你就知道那個名言「球桿越長,越難打」是千真萬確的。
球友的差點 開球桿長度 平均球距 平均方向偏差
〈英吋〉 〈碼〉 〈偏離球道中央的碼數〉
45 206.4 +/- 25.3
24 ~ 36 44 207.0 +/- 21.3
43 207.3 +/- 16.7
45 214.2 +/- 26.4
18 ~ 23 44 214.8 +/- 22.7
43 215.7 +/- 17.0
45 221.3 +/- 23.5
12 ~ 17 44 222.5 +/- 18.1
43 222.8 +/- 15.1
45 227.1 +/- 18.2
6 ~ 11 44 228.1 +/- 15.6
43 228.4 +/- 11.8
45 238.7 +/- 15.7
0 ~ 5 44 238.3 +/- 12.2
43 237.5 +/- 9.7
不過,等一下,其實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
我之所以建議你用短的開球桿,還有另一個原因。事實上,對一般人來說,短的開球桿比較好打,它不但能把球打得更精準,也打得更遠。
用開球桿開球的時候,如果球打到離甜蜜點1/4英吋的地方,你就會損失大約5碼的球距;如果離甜蜜點1/2英吋,你就會損失10碼;離甜蜜點1英吋,則會損失20碼;以此類推。
相反地,如果擊球時你能把球桿控制到某種程度,把失誤減低到離甜蜜點1/2英吋的話,你不但會有紮實的擊球感和稍遠的球距,而且球的落點很可能都會保持在球道上。
現在大部份球友所用的球桿都太長,以至於無法發揮他們應有的水準。你可能會問,那麼,到底什麼長度的球桿最適合你?很多人以為,如果他們的身高高於188公分,就要用長一點的球桿;如果身高低於173公分,就要用短一點的球桿。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球桿的長度不是單由身高來決定的。決定球桿長度,第一步先看手臂長度,然後再看揮桿平面和擊球能力。任何一位球桿訂製技師永遠都記著一個基本原則:
球桿中,那支最長的而且能常常讓你紮實地打到甜蜜點的那一支,就是最適合你的長度。至於木桿,最適合你的長度一定比你現在用的木桿還短。
球桿技師在決定球桿長度的時候,他會先量球友手腕到地面的長度,同時會參考一份對照表,這份對照表是研究球桿多年的成果,目的是讓技師們在訂做時有個初步的長度判斷。我們量的是手腕到地面,而不是指尖到地面,原因是大家的手指長度也不一樣。手腕測量比較可以代表手臂長度。你的手和手指長度只和握柄有關,和球桿長度無關。
表2 – 手腕到地面長度測量
球桿長度初步建議〈英吋〉
手腕到地面長度 開球桿長度 五號鐵桿長度
27-29 42 36.5
29-32 42.5 37
32-34 43 37.5
34-36 43.5 38
36-37 44 38.25
37-38 44.25 38.5
39-40 44.75 39
40-41 45 39.25
41-42 45.5 39.5
超過42 46和以上 39.75和以上
註:這個對照表提供技師做初步的參考,從這裡先選出一個配合球友身高和手臂長度的球桿長度。為了要有正確的測量,球友們必須穿著平底鞋,輕鬆地站直,兩肩同高,手臂輕鬆地放在身體兩側。測量的長度是從右手〈慣用右手者〉手腕到地面,以英吋為單位,小數點也要算。 所以,我們先從這個對照表裡挑出一個初步的球桿長度。這只是個開始。有了初步長度後,優秀的球桿技師還要觀察你的揮桿平面,揮桿節奏,以及你在揮桿時控制球桿的能力。一直到這些資料確定以後,他才會做出最後的長度建議。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七章的“喔!開球桿!”和“找出你適當的長度”。開球桿的桿面角度越小,球打得越遠如果你的球技像高球名將約翰達利〈John Daly〉一樣,那麼上面這句話就有道理。然而,對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來說,我們可能需要較大的桿面角度才能把球開得更遠。我知道這聽起來和你的直覺剛好相反,所以讓我解釋一下。
我相信你曾經用水管來洗車或洗地。現在,想像你把水管的水量開到最大,同時試著把水噴得最遠,但是某人突然把水量關成原來的三分之一,你立刻會感覺到水壓變小,也看到噴水的距離變近。這時候,如果想增加噴水的距離,你會怎麼做?沒錯!你會提高水管噴嘴的角度。
這個原理就和開球桿一樣。
如果你的揮桿速度很快〈就像水量很大的水管〉,你就需要較小的桿面角度來達到最遠的球距。如果你的揮桿速度較慢〈就像水量較小的水管〉,你必須要用較大的桿面角度。你絕對不能用小桿面角度的開球桿來搭配慢的揮桿速度,因為這就像低水壓配上低的噴嘴角度,也難怪水噴不遠嘛!
如果你仍心存懷疑,那請看一下表3裡面的數字。請看表中揮桿速度在90英哩的三項數字〈假設攻角是正2.5度〉,這是男性球友的平均速度。在這三項數字裡,起飛角度〈和桿面角度〉越大,則球距越遠。不過要注意,這必須在桿面角度 13度以內,如果超過13度,球距則會越來越近。如果你的攻角是平行的或由上而下的,你就需要更大的桿面角度才能打的遠。〈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攻角,對不對?別擔心。《追尋完美球桿》這本書會教你。〉
表3 – 起飛角度對開球距離的影響*
揮桿速度 開球桿桿面角度 起飛角度 球距
英哩/小時〉 〈角度〉 〈角度〉 〈碼〉
60 11 12.1 106
15 15.2 117
19 18.1 122
70 11 12. 1 145
15 15.2 154
19 18.1 156
80 9 10.5 174
11 12.1 181
13 13.7 185
90 9 10.5 206
11 12.1 211
13 13.7 213
100 8 9.6 231
9 10.5 234
10 12.1 236
110 7 8.8 254
8 9.6 256
9 10.5 257
註:想要打出最遠的距離,不論職業高手或初學者都必須依照自己的揮桿速度來選擇適當桿面角度的開球桿。只有這樣,才能有最佳起飛角度來打出最遠的距離。* 本表假設攻擊角度是正2.5度,也就是桿頭的路徑是以2.5度由下往上打到球。大部分人的攻角都是由下往上。如果你不是由下往上,那就要選擇比本表所列桿面角度更大一點的開球桿。
所以,在你能夠控制揮桿的範圍內,你開球桿的揮桿速度有多快呢?想知道答案,唯一的方法是請專業的技師幫你測量。不過,下列這些數字大概可以給你一些概念。
女性球友:時速65英哩男性球友:時速85英哩女性巡迴賽選手:時速97英哩男性巡迴賽選手:時速110英哩男性長距離大賽選手:時速135-155英哩
看了表3的資料後,你還想用桿面角度或10度的開球桿嗎?如果想用10度的開球桿來打出最遠的球距,你必須有時速100英哩的揮桿速度〈而且還要有良好的揮桿控制力〉。如果用9度的開球桿,你的揮桿速度必須在時速110英哩左右。像你我這樣平凡的球友〈揮桿速度在80到99英哩之間〉,用11、12或13度最能產生最遠的球距。對女性球友和揮桿速度較慢的年長球友來說,開球桿的桿面角度至少要14度或14度以上才能打出最遠的球距。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一章的 “後旋,桿面角度,和球距”。
桿頭越大越好 有時候我覺得,高爾夫球具公司好像都在工廠裡放了一個巨大的打氣桶,他們用這個打氣桶把去年製造的開球桿撐得更大,然後向全世界宣布他們又有了最新的“改良式”球桿。你知道嗎?連美國高爾夫球協會都開始關切這個問題,最後高球協會說:「夠了!我可以允許你們把桿頭做得像葡萄柚一樣大,但是絕對不准你們把它做得像西瓜那樣。」你可能會想,既然高球協會為了怕球賽變得太簡單而做出許多球桿上的限制,那一定是因為“大,真的就是好”。
有道理,但是不全然正確。至少,它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好。
嗯,理論上,確實有可能做出更大的桿頭以及更大“桿面彈性”效應的大桿面,以便增加球速和球距。不過,你記得幾年前那場“桿面應該容許多少彈性〈彈性係數〉”的大爭論嗎?後來,美國高球協會規定了開球桿的最大彈性係數,從此之後這個可能性就完全消失了。
所以,當我們這些設計師們拼命製造大又更大的桿頭時,我們還必須把桿面增厚一點以免它產生太快的球速而違反了高球協會的桿面彈性係數規定。在這種情形下,親愛的讀者,你說說看,大有什麼用呢!
那,該怎麼辦呢?我們如何才能使大桿頭產生有意義的效能呢?這裡有一個方法,不過,這個方法只對某一類的球友有效。
一般而言,桿頭越大,重力中心就越向後移,離桿身也越遠。如果我們用同一種桿身,同一個桿面角度,但是桿頭大小不同,這樣,大桿頭打出的球會比小桿頭打得還高。所以,如果你想要打高打遠,你可以選擇重力中心後移的大桿頭。問題是,你必須要冒個風險:當製造商說這支球桿的「重力中心是很後移的」,你能確定它真的是“很後移的”?要增加起飛角度,最可靠的方法還是適當的桿面角度配上你的揮桿速度。
最後一點。如果你的桿頭是鈦金屬的〈或類似硬度的材質〉,你以為它就可以把球打得更遠嗎?不要再妄想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桿頭的材料變得非常多元化,例如木頭、不銹鋼、塑膠、鋁、碳纖維、鈦、甚至陶瓷。同時,行銷專家們發現他們可以隨意標榜任何一種非木製材料是“下一個最棒的”球桿材質。如果材質比木頭硬,球就應該飛得比較遠,對不對?答案是“錯”!不過,行銷專家仍然繼續玩弄材質的把戲。
現今的球桿大多是鈦合金材質,因為鈦合金有著“合適的特性”。講得更仔細一點,它很輕,強度夠,也很有彈性,所以你用鈦合金的大桿頭用力揮桿後,它不會像花瓶一樣碎片滿地。
桿頭的硬度和球距無關。硬度唯一的作用是讓桿頭在球袋裡相互撞擊而產生聲音。距離?門兒都沒有!有很多實驗和研究可以證明硬度和球距無關。
至於桿頭的硬度因素和強度因素加在一起,是否會影響你控制球向的能力?也不會!要控制球的方向〈也就是控制左曲或右曲球的能力〉,完全要靠球桿的設計,例如,桿頭重量的分配,重力中心的位置,桿頭轉動惰性的大小。這些全和金屬的材質無關。
這就是為什麼你買球桿的時候,應該先和你的球桿技師討論。當然,這位技師必須很了解哪些金屬材質真的有作用,哪些只是噱頭。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三章的 “大,更大,最大” 和第二章的 “適當的材質”。我知道我用的是硬桿身,因為桿身上面有標示
不對,你根本不知道你用的是硬桿身,因為桿身上面那個字母“S”完全沒有意義。
大部分的球友知道〈或自以為知道〉桿身有不同的強度,例如S代表很硬,R代表一般人用的硬度,A代表業餘或年長者用的,L代表女性用的。不過,大部分球友不知道這些字母〈用在桿身上的這些字母〉的含意其實是很模糊的。
你說你要一支桿身很“剛硬”的開球桿。我問你,剛硬的定義是什麼?以市面上眾多桿身公司為例,甲公司所謂的“剛硬”,在乙公司算是“一般”,在丙公司則是“業餘”。不但各公司的標準不同,甚至在同一家公司裡,不同款式的桿身也有不同的強度分類。
很離譜吧?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呢!
鐵桿桿身和木桿桿身,它們的“剛硬”定義也不同。一般來說,鐵桿的“剛硬”桿身要比木桿的“剛硬”桿身還要剛硬。還有,開球桿“剛硬”的不銹鋼桿身又比“剛硬”的碳纖維桿身還要剛硬。所以,你說你要剛硬的桿身,你到底指的是什麼?
這個桿身強度的概念是不是搞得你一頭霧水?事實上是如此。為了桿身的強度,你特別去買了一支剛硬的〈或一般的,或長者用的,或女性用的〉開球桿,老實說,你根本不知道你買到的是什麼!不但你不知道,所有的人都不知道。
等一下!請讓我收回上面那句話。我應該說,只有專業的球桿技師知道,因為他們很容易取得這方面的知識,而一般球具店不能。
無論如何,有關桿身的強度,你至少應該知道:
單從桿身性能來看,90% 的球友所適合的彈性都比自己認為的還要更多一點。
換句話說,桿身的強度應該配合你的揮桿速度和方式,如果桿身太僵硬,那麼很可能你的球會飛得不夠高,因此也飛得不夠遠。同時球也很容易向右偏。還有,當你打到甜蜜點的時候,你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因為你的手會感覺球桿的震動。
然而,如果桿身彈性過高,球會飛得較高一點,也可能飛得遠一點。即使不小心球偏向左或右,它也不會偏得太離譜。如果打到甜蜜點,你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紮實感。所以,如果你只有兩種選擇,與其選擇僵硬的球桿,你當然要選較有彈性的。
除非你請專業的球桿技師幫你選擇桿身,否則,你不得不在試用過很多種桿身之後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猜,你大概知道你適合用R或S強度的桿身,不過,甲公司的R級桿身和乙公司的R級桿身,它們的強度差別可能非常大,根本無法辨別,除非你:一,不停地試用新的R級桿身,看看它們的彈性和你的舊桿有什麼差別;二,多聽聽那些不懂卻裝懂的業務員胡說八道,聽多了以後,你很可能會知道如何選擇適合的桿身。
有些球具店可能會測量你的揮桿速度來幫你選擇適當的桿身,不過我要告訴你,大球具公司把現成球桿送到球具店銷售的時候,他們根本不會提供揮桿速度和桿身強度的對照表,所以,球具店的業務員幫你測量揮桿速度其實是沒有意義的,他所提出的建議必定是自己亂猜的,再不然,他只想把店裡囤積最多的那個款式推銷給你而已。
真正內行的球桿技師會先測量你的揮桿速度,然後再觀察你的揮桿方式和揮桿節奏,看看你是怎麼下桿,看看你何時釋放左腕。然後再問你一些問題,例如,你希望球的走向是如何,你喜歡什麼樣的桿身性能,最後,他會把他的觀察和你的答案結合在一起。他還會告訴你他使用的桿身資料或各種桿身研究和測試資訊。他還會給你一份精確的對照表,對照揮桿速度和各種不同桿身的強度。這之後,他才會建議你用什麼桿身,他也可能會先做一支桿身來讓你試用。他當然也會有擊球檢測儀來測量你用試用桿的起飛角度。最後,他會給你一個更精確的建議。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五章 “桿身的彈性”。
款式越新的球桿,甜蜜點就越大
事實並非如此。新款式的球桿可能有比較大的“轉動惰性”,不過這和甜蜜點是兩回事。
“甜蜜點”是一個高球廣告中常見,但是幾乎被每一個人誤用的名詞。常常有廣告誇稱它的球桿有很“大”或很“寬”的甜蜜點。技術上而言,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真正的甜蜜點〈正式名稱叫做重力中心〉只是一個和圖釘尖端一樣大小的點而已。它不可能變“大”,也不能變“小”。
如果你下桿時桿面很正,也剛好甜蜜點和球的正中心成一直線,那麼球就會飛得很直,而且球速會最快。問題是,如果擊球時,沒打到甜蜜點,桿頭就會扭動,這不但會造成球的側旋轉,而且球也飛得不夠遠。我們前面提到過,擊球時如果偏離甜蜜點1/4英吋,就會損失5碼的球距;偏離1/2英吋,會損失10碼;以此類推。
要減輕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是儘量不要讓桿頭扭動。專業上,我們稱它為“增加桿頭的轉動惰性”。不要被這個名詞嚇到了。你會慢慢了解轉動惰性,因為在往後,我會解釋很多遍。〈轉動惰性的英文縮寫是MOI,你可以用這個很酷的縮寫在你的球友面前賣弄一下。〉
我們先想像花式溜冰選手正在做旋轉動作。當她的雙手伸展時,她的轉動惰性〈對扭轉的阻力〉會增加,所以身體會轉的比較慢。如果把雙手縮回來貼近身體,轉動惰性就會減少,旋轉速度也就比較快。簡言之,低的轉動惰性就是低的扭轉阻力;高的轉動惰性就是高的扭轉阻力。
擊球時,如果沒有擊到甜蜜點,桿頭會隨著重力中心的垂直線扭動,至於扭動的程度就要看桿頭的轉動惰性而決定。轉動惰性越高,桿頭扭動的幅度也就越小,球速就越快。把桿頭的大部份重量分散到桿頭四周,就能夠增加桿頭的轉動惰性。
轉動惰性同樣地發生在桿頭上。桿頭的重力中心附近本身就有抗拒扭動的阻力,而這種抗拒力是可以加強的,例如在桿頸、桿趾、或桿頭背面增加一些重量。這些部位重量增加越多,阻止扭動的力量就越大,這也就是人們所謂的“甜蜜點”越大。
最後一點。桿頭的轉動惰性對推桿尤其重要。基本上,推桿時如果沒有打到甜蜜點,球會慢會偏,但是這時候如果桿頭的轉動惰性很大,推桿的結果就不會太糟。所以,在買推桿的時候,請注意桿頸、桿趾、和桿背三個部分。如果重量分散在這些部分而不是桿頭中心,那就對了。另外,桿面到桿背的距離越長,效果也會比較好,用這種推桿,即使沒有打擊到甜蜜點,你還是很有機會把球打到洞口附近。
話又說回來,如果桿面角度、桿頸角度、桿身長度、握柄、和球桿的重量與平衡沒有配合你的特性的話,不論推桿的轉動惰性有多大,你的推桿永遠永遠也推不好。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二章 “甜蜜點”。
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