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7

考第尾的考前幾名已經是大進步,但考第一的已經沒有進步空間呢

投資的基礎分析,每年香港政府花大量金錢作投資者教育,那些公幣都是白白花掉,政府對投資風險意識的宣傳全盤錯誤,宣傳內容只提到投資可升可跌以及散戶要做足功課這種廢話,並沒有勸告散戶不應該參與等同賭博的窩輪、牛熊証、迷你債券、Accummulator等等的衍生工具買賣。
今天當一日補習天王,幫大家補習一個重要的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份是:
國內生產總值(GDP) = 私人消費(C)+投資(I)+政府消費支出(G)+(出口-進口) (X-M)
如果是經濟學課堂,老師一定又講解什麼什麼國民生產總值(GNP)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分別,又話要用各地匯率或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作數值的調整,複雜的東東不需要理會,今天集中教大家分析GDP的四個組成部份: C、I、G、X-M 與中美經濟發展的實例說明。
金融海嘯令全球多國的經濟陷入衰退,令GDP倒退或出現負增長,在私人消費(C)與投資(I)下跌和進出口(X-M)無法增減的情況下,各國政府只有增加開支(G)去刺激經濟增長,那麼為什麼中國在這方面特別成功而美國卻寸步難行? 你們試想想,中國之前是一窮二白,許多地區都是非常落後,政府的支出正用於修建公路、水利設施、電力設施、鐵路、機場等等的基建項目,在增加就業之餘,又帶動了各行各業,刺激經濟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非常高,但美國已經是一個全球最先進的已發展國家,國內什麼基建都已經齊備,用公幣作無謂的投資只會是建造大白象工程,刺激經濟的乘數效應太弱,所以美國政府只能夠利用刺激樓市與股市的方法去製造財富效應,令國民有錢消費,用私人消費增加的辦法去刺激經濟增長。
再講私人消費(C),私人消費佔美國的GDP七成,但只佔中國的GDP三成多,消費的方法有兩種: 先儲蓄後消費與借貸消費,中國是前者而美國是後者,打個比喻,如果你有過千萬身家,你拿一、二百萬出來消費對你未來的生活沒有多大影響,但如果你一窮二白,要靠借貸去作一、二百萬的消費,你未來怎樣還債? 你未來賺到的錢要用來還債或是用於再消費? 中美兩國的消費模式屬優屬劣,大家有答案了吧! 未來中美此消彼長,廿一世紀是中國世紀,不是夢想而是事實。美國用公幣作投資的效用正與日本90年代相似,多屬於浪費式投資。
但作為planned economy的中國,政府影響國家的經濟增長的能力很高,低槓桿的中國的multiplier effect可以很大。另外,中國現時的產能效率亦偏低,故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很高,政府的資金投入不單為了保八,還可以提升各行業的效能,進一步推高中國的經濟發展。考第尾的考前幾名已經是大進步,但考第一的已經沒有進步空間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