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4

請[獨立思考]!

簡單而言,匯豐盈利倒退70%主要是北美業務商譽撇帳所致。不計這項商譽撇帳,HSBC盈利實質倒退18%。另外HSBC決定供股,根據主席所言是為了增強集團資本,實質應該是為順應更嚴謹的TCE(Tangible Common Equity ratio)將成為市場評級標準的策略性選擇。不過還有一項重要訊息,這便是匯豐主席承認昔日收購美國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是錯誤決定,並將決定重點發展亞洲業務。
今次匯豐業績表現是令人有點失望,匯豐股價於美英市場亦正反映這項消息。以現時投資氣氛和市場情緒,金融海嘯一日未平息,相信中短期匯豐股價會持續受壓。由於香港有不少人、企業和團體都持有匯豐股票作長線投資和收息用途,匯豐供股和股息下跌,相信間接是對香港市場的消費意欲會出現一定負面影響,這個負財富效應是不容忽視。不過長線而言,匯豐壟斷環球金融市場是正在形成的一大趨勢,正如昔日科網泡沫爆破後的Google、Amazon和eBay,相信這個潛在價值早晚是會反映出來。
匯豐08年業績
http://www.hsbc.com/1/PA_1_1_S5/content/assets/investor_relations/hsbc2008arp.pdf
p.5-11 - 為美國融資(前稱Household)的商譽一次過撇帳105億美元(因決定終止匯豐融資的業務),但即使不計此項目,整體表現仍強差人意。
p.14 - 歐洲的撇帳不夠,歐洲的經濟(尤其是失業率)大有可能繼續惡化,歐洲的撇帳率有大幅的上升空間。
p.15-17 - 經濟若繼續惡化,AFS及ABS等資產仍有再撇帳的可能性,但以p.17的stress test的結果計,對匯豐的影響仍在可接受範圍以內。以我理解,匯豐剩餘的有問題資產應不算太多(這三頁真的不太明白,還請各方高人賜教)。
p.40 - 供股集資177億美元,可把資本充足率提升至9.8%
供股價只得28港元,也是一個負面的訊號,反映大型基金對供股支持有限,只得以大折讓供股。
匯豐於金融海嘯的表現,可以用遲緩來形容。終止美國的匯豐融資(前稱Household)及集資,都是正確的一步,但都行得太遲了。散戶供股與否,要視乎本身的現金流,畢竟28港元都算一個吸引價錢。目前最大隱憂還是歐洲的撇帳上升壓力。
市場一直看重匯豐的最大價值是現金流和股息率,而不是賬面盈利增長率,
假如匯豐在現金流和股息派發上是預期出現嚴重問題,那麼這便是毀滅匯豐的核心價值
所以要分析匯豐的價值和風險,那便需要著重這兩點。
以往世界經濟運作是: 歐美市場負責消費,亞洲市場負責生產,中東、俄羅斯和非洲地區則負責提供能源和資源作消費和生產。
現時歐美消費市場因金融海嘯而大幅衰退,負責生產的亞洲市場於是便很快受到衝擊,再繼而燒至負責提供能源和資源的中東、俄羅斯和非洲經濟。
關於供股,初部看來市場普遍願意參與匯豐這次供股計劃,自己亦會選擇參與這次供股。
匯控股東們是否選擇用HK$28.1的價錢以12股供5股(*即是每手400股是需要以$28.1的價錢供400÷12=33; 33×5=166股),以供股價28元計, 需要再投入資金4,648元.那麼便需要記下3月12日這個除權日,並需要於4月3日為供股支付現金。如果不打算供股的,那便可以在3月12日除權日後於市場沽出供股權收回現金。
在供股之後,匯控的股數會從現在的120億股升至170億。我希望匯控的純利能維持在每股10元,但明年應該就不會了。讀過紀勤和葛霖對匯控悲觀前景的預測,我認為匯控或要等到2011年甚至是2012年才能恢復過來。
細看匯控盈利的地區分佈。2008年的亮點,竟然是歐洲。英國的銀行陷入無止境的深淵,貝萊德(Black Rock)被國有化,匯控的表現竟然如此出色!與此同時,RBS現在已經因為過度擴張而陷入困境,而萊斯銀行(Lloyds TSB)更加徘徊在國有化的生死邊緣;但匯控卻以32億美元出售了法國的分行網絡而大得幫助。匯控強調歐洲區業務理想,其實歐洲區的利潤包括一次性出售資產利潤 24億美元,如果扣除該24億美元, 歐洲區業績也是倒退的!
在2007年,歐洲業務為匯控帶來85億美元的純利,而2008年則是110億。我肯定2011年將會是好年,到時金融海嘯完結後,歐洲業務的純利將會是100億美元左右。
香港業務卻令人失望,盈利只有550億美元,比2007年的750億大副倒退。香港業務是匯控的掌上明珠,復甦和增長潛力巨大,盈利到了2011年回復至800億應該是合理預期。
亞洲業務的盈利,從2007年的650億美元倒退至2007年的600億,也算可以接受,這是匯控做得最好的一環。到了2011年,我相信匯控在亞太區的盈利會回升至700億。
問題的核心,當然是北美業務,2008年蝕了1550億美元,當中包括了Household International高達300億的減值,以及按押組合帶來的損失。
我認為,次按危機終有完結的一天,我希望它到了2011年就會完結。美國客戶會把資金移師至匯控,而不是被國有化的花旗。屆時北美業務應該會為匯控帶來60億美元的純利 - 這是匯控收購HI之前的數字。
拉丁美洲業務在過去兩年來貢獻了200億美元,算是不錯。
雖然歐洲經濟變得嚴峻,但有跡象顯示歐洲不少存款流入匯豐,這可能是匯豐搶佔歐洲市場份額的機遇,不過這始終是涉及風險,所以是否供股大家便需要自行選擇了。
這個金融海嘯認真厲害,歐美與亞洲各國的主要銀行都被波及,股價跌幅8,9成的銀行股比比皆是,
匯豐股價由07年最高的153蚊跌到昨日46蚊,匯豐的小股東們都傷透了心,但相比於花旗和美銀超過9成的股價跌幅,匯豐的表現已經不錯。
大部份的主流意見都認為銀行股再沒有翻身機會
金融海嘯的什麼什麼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波會接踵而至,銀行業將會繼續出事,銀行股價只會一浪低於一浪,
但本人卻反而有興趣在今年或明年吸納優質的銀行股作長線投資。
在人類歷史上,銀行是歷久不衰的行業,只要有商業活動,就需要銀行的借貸服務。
大約廿年前的80年代未,美國亦發生了savings and loan crisis 導致美國在90到91年出現經濟衰退,美國銀行的營利大受影響。
那時候,花旗的股價由87年$4.3的高位跌到90年的$1.58 (-63%),但之後美國銀行業慢慢復甦,
花旗股價一路升到2000年的$58高位,十年的時間裡,花旗股價由低至高升了30多倍。
當然,現在的花旗銀行已經病入膏肓,以後都沒有機會再翻身,但我認為經過了金融海嘯後,全球銀行業亦會汰弱留強,
優質的銀行股亦會像90年的花旗一樣重生,未來的一兩年,我亦有興趣撈底去賺取十倍以上的營利。
不過世事無常,金融海嘯的教訓便是不能把所有資產都投資於單一市場和同一資產,所以要做足風險管理, 分散投資和量力而為才行。除了股票投資,金融海嘯亦顯示出,在劣勢下誰能夠保持穩住企業現金流(*即是踏實經營),並能夠借勢突圍而出,誰便是風暴倖存者和市場贏家,這個經驗是將深刻烙入我的腦海中,對我日後的管理風格是會有深刻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